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三次河湟事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三次河湟事變

圖片來自easyatm

第三次河湟事變或稱乙未河湟事變河湟起義是青海、甘肅穆斯林民族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即乙未年)發動的反清起義,源於同一教派的兩大蘇菲門派之間的暴力爭端。瓦哈比派激勵依赫瓦尼派組織並加入其中鼓勵起義,結果被清軍甘肅提督董福祥甘軍所部的漢、回等族士兵殘酷鎮壓。

起義

第三次河湟事變在1781年的哲合忍耶舉事的相同地點因兩個蘇非主義傳承派之間的宗派暴力這一相同原因而爆發。[1]在敵對的蘇菲主義納克什班迪教團門宦制度互相爭鬥和彈劾彼此有各種罪後,各派決定用清政府的法制解決爭端,而非繼續爭鬥。他們通過西寧縣衙門簽署了反訴訟文件,法官因而決定不做出哪個族群在伊斯蘭事務中高於其他族群的裁決,而是勸他們自律。結果兩大族群都尋求暴力。清政府派一位道台去鎮壓暴力行兇者,造成了一些死亡。這導致參與其中爭執的派系反清。[2]

清真寺領導人馬永琳鼓舞下,在青海循化,大量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人反清。河州鎮總兵湯彥和奉令平叛。[3]馬大漢與同為東鄉族的馬萬福在反清期間達成協議。他們在河州、狄道、循化引領追隨者加入亂軍。三月至九月間,狄道馬維翰、海原李昌發、西寧韓文秀、化隆馬成林、樂都冶主麻、哆吧馬大頭三三、大通劉四伏、北大通(今門源)劉輔等先後奮起響應,起義群眾達10多萬人。廣河縣、三甲集、洮河堰成為守軍的據點且守軍發誓不投降。[4]

馬萬福的受到瓦哈比派激勵的依赫瓦尼派被認為是新的教派。依赫瓦尼派鼓勵此次叛亂。

陝甘總督楊昌濬派軍平亂,[5]因鎮壓不力,朝廷將他「革職留任」,繼而令其回籍,調喀什噶爾提督董福祥督辦甘肅軍務。

董福祥收到電報命他和將軍馬心勝強行軍援救叛亂地區。[6]忠於他的中國穆斯林軍隊在穆斯林軍官馬安良、馬國良、馬福祥和馬福祿率領下平亂,報稱割下了叛軍的頭顱和耳朵。董福祥被授大元帥[7][8]董福祥軍裝備了剛從北京取來的當時歐洲的槍支毛瑟槍和雷明頓槍,於十月中旬抵達河州。這些武器在戰鬥中遠勝於叛亂穆斯林的刀刃武器和前裝槍。

馬安良的穆斯林騎兵在牛心山敗穆斯林亂軍,12月4日解河州之圍。他率回族騎兵軍在宴會上屠殺了答應談判的撒拉族戰士,因功在亂平後被提拔為新疆將軍和河州上校。忠於朝廷的穆斯林將領們率軍對叛亂穆斯林發起大屠殺。他們梟叛首的頭顱,割下其耳朵。「穆斯林的血染紅了馬安良的紅頂子,穆斯林們的首級建成了馬福祥和馬福祿的官邸」。

1895年,馬安良以四個營解西寧之圍。

隨着馬安良和董福祥來到鎮壓叛亂穆斯林,馬萬福投降,馬大漢在戰鬥中被殺。[9]

馬永琳、其子、周七十、馬顯文、閔伏英其他一百多名穆斯林叛首及600餘人被董福祥俘虜斬首。董福祥令其部將何得彪張銘新率部於十二月間襲擊西寧府,南川、北川、哆吧、北大通、米拉溝、巴暖營等處起義軍據點相繼失守。

1896年8月2日,據報清軍諸將大範圍屠戮亂軍,有的地區被殺8,000人,女子被賣為奴。[10]董福祥命令馬福祿處理「河湟善後」,馬福祿率所部「安寧軍」大肆屠殺起義群眾近3萬人,韓文秀、馬大頭三三、馬成林、冶主麻等重要首領均遭誅殺。

哆吧的大約400穆斯林沒有參加叛亂,宣稱效忠中國。一個漢族人和他的穆斯林妻子爭吵,後者恫嚇稱多巴的穆斯林將攻打丹噶爾,焚燒山頂的寺廟作為示意同教信徒起事和開門的信號。丈夫報官,次日這些穆斯林除一小部分嫁給漢人的穆斯林女孩外都被屠戮。

蘇茜·卡森·林哈特記錄道:「我們的病人中最有趣的是一位老人,他是天生的中國人,但具有藏族人的勇氣和膽量,他曾被任命為當地五十多支軍隊的首領,一天早上出發去一座毗鄰的村莊幫助一些中國人抵抗叛軍的一次進攻。他手下的一個木匠叛變了,刺傷了他的胳膊肘,有人說叛徒被回教收買了,回教急於擺脫像這位叫鄒老爺(Cheo Lao-yeh)的老人這樣能幹的對手。他們記得他曾在前次叛亂中卓有成效的表現,期間他雖然受了七次傷,卻造成了他們的多次慘敗。叛徒那一刺在他的胳膊上造成了一個難看的傷口,但是他的家裡人很富有,因此隨後能夠給予他一切關注,而我不遺餘力地幫助他康復,每天他的情況都有明顯的改善。他的妻子是蒙古人。他唯一的孩子是一個穿着對她來說非常合適的蒙古族服裝的20歲的年輕有魅力的已婚女子,而她可愛的小嬰兒則讓這個家庭完整,為老人在炕上度過的孤獨時光增添了許多快樂。這個男人送給我們的禮物和無法估量的仁慈很多,後來,當我們不在家時,他去世了,他要求他的女兒送給我們每個人一串他戴的念珠,我們非常珍惜這些禮物,因為我們知道這些禮物是真誠的感激和愛情的象徵。」

將領董福祥、馬安良、馬海晏原本在1894年因中日甲午戰爭被召回北京,但此亂爆發後他們即被派往平亂。

因此亂,陝北靖邊縣寧條梁鎮天主教小橋畔由主事的比利時神父們着手修建了防禦工事[11]

大約100,000人在此亂中死亡。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陰曆二月,起義軍餘部轉戰於青海柴達木和河西等地,劉四伏帶領的萬餘起義軍退往河西後,又轉移到新疆羅布泊。在甘州南山活動的起義者堅持到九月才最終失敗。

參考文獻

  1. Lipman, Jonathan N. 「Ethnicity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The Ma Family Warlords of Gansu.」 Modern China, vol. 10, no. 3, 1984, p. 298. JSTOR, JSTOR, https://www.jstor.org/stable/189017?seq=14#page_scan_tab_contents Template:Wayback.
  2. Lipman, Jonathan N. Ethnicity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The Ma Family Warlords of Gansu. Modern China (Sage Publications, Inc.). Jul 1984, 10 (3): 299. JSTOR 189017. doi:10.1177/009770048401000302.  已忽略未知參數|s2cid= (幫助)
  3. Michael Dillon. China's Muslim Hui community: migration, settlement and sects. Richmond: Curzon Press. 1999: 136 [2010-06-28]. ISBN 0-7007-1026-4. 
  4. Michael Dillon. China's Muslim Hui Community: Migration, Settlement and Sects. Routledge. 16 December 2013: 102–. ISBN 978-1-136-80933-0. 
  5. Jonathan Neaman Lipman. Familiar strangers: a history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4: 142 [2010-06-28]. ISBN 0-295-97644-6. 
  6. The Chinese recorder, Volume 26.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95: 452 [2010-06-28]. 
  7. James Hastings; John Alexander Selbie; Louis Herbert Gray. Encyclopæ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 Volume 8. Edinburgh: T. & T. Clark. 1916: 893 [2010-06-28]. 
  8. M. Th. Houtsma; A. J. Wensinck. E.J. Brill's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913-1936. Stanford BRILL. 1993: 850 [2010-06-28]. ISBN 90-04-09796-1. 
  9. Michael Dillon. China's Muslim Hui community: migration, settlement and sects. Richmond: Curzon Press. 1999: 102 [2010-06-28]. ISBN 0-7007-1026-4. 
  10. SLAUGHTER OF MOHAMMEDANS.; The Chinese Commander Showing No Mercy to Insurrectionists.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896-08-14 [2010-11-28]. 
  11. Bickers, Robert A.; Tiedemann, R. G. (編). The Boxers, China, and the World illustrate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 30 [2010-06-28]. ISBN 978-074255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