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冰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管冰機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管冰機(Tube ice machine) 為製冰機的一種。因其所生產冰塊形狀為不規則長度中空管型而得名,其內孔在5mm~15mm的圓柱形空心管狀冰,長度在25mm~42mm之間,有多種尺寸可供選擇,冰的外徑有:22、29、32、35mm等。所生產冰塊名稱管冰。接觸面積為市場現有冰種類中最小,抗融性最好,適合飲用品調製、裝飾、食物冰藏保鮮等等,故大多為可食用冰。

管冰規格

管冰是較規則的中空圓柱形,外直徑分為22、29、32mm、35mm四種規格,高度25~60mm不等,中間的內孔直徑可根據製冰的時間調整,一般在5~15mm之間。冰塊較厚且透明、美觀,儲存期長,不易融化,透氣性好。 日常食用、蔬菜保鮮、漁船水產品保鮮等。

分類及結構

分類

管冰機可按日產量(依國際慣例工況標準為:幹球溫度33C、進水溫度20C。)分為小型管冰機與大型管冰機兩大類。小型管冰機日產冰量從1噸至8噸不等,多為單體結構。大型管冰機日產冰量從10噸最多可達60噸,多為複合型結構且需配備冷卻塔。

結構

管冰機結構主要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儲水箱、壓縮機、儲液器幾大部分,其中尤以蒸發器結構最為複雜、精度要求最高、製作難度最大。故國際上僅有為數不多幾家大型工業製冰機企業有能力對其進行開發生產。

應用領域

可食用的管冰主要應用於飲品冷卻、食品保鮮、漁船水產保鮮、實驗室以及醫藥應用等。

發展歷程

1748年威廉·庫侖教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實驗室演示了人工製冷原理。

1850年美國佛羅里達物理學家約翰.格力在他的私人派對上展示了人類第一台製冰機。標誌了人工製冰進入工業化。

1929年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Aachen)物理學教授JüergenHans在科隆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管冰機。並於1932年在法蘭克福成立Külinda(柯林德)公司,為歐洲皇室,頂級餐飲設施提供製冰機訂做服務。標誌了人工製冰進入了商業化。

1950年柯林德創始人JüergenHans的次子A.P.弗格森在美國申請管冰機專利(2496155)並成立柯林德(美國)公司。次年更名為Focusun(弗格森)refrigerationCorp.

1986年,上海水產公司購進中國第一台管冰機,用於食品保鮮。

製冰原理

管冰機製冰部分為蒸發器,蒸發器內由許多豎直平行鋼管構成。蒸發器頂部的導流器以螺旋方式將水均勻地灑到每一根鋼管裡面。多餘的水就被底部的水箱收集並由水泵抽回到蒸發器中。鋼管外部空間有製冷劑流動並與管內的水發生熱交換,關內水逐漸降溫冷卻成冰。當管冰的厚度達到期望值時,水自動停止流動。製冷劑熱氣會進入蒸發器使管冰融化脫落。當管冰掉落時,切冰機構運行,將管冰切成設定的尺寸。

管冰機特點

-Pre-Purify專利淨水技術,生產的管冰可直接食用。

-蒸發器採用高品質不鏽鋼304等材料加工,達到國際衛生水平標準。

-機器採用一體化設計,結構緊湊,安裝使用方便。

-PLC電腦模塊,製冰過程全自動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