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因寄軒文集

管同(1780—1831),近代散文家。字異之江寧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中舉,入安徽巡撫鄧廷楨幕。[1]

文學特色

管同與同鄉方東樹與梅曾亮劉開都是姚鼐高足弟子,論學為文一遵姚氏軌轍,史稱「鼐門下著籍者眾,惟同傳法最早」(《清史稿》),梅曾亮即受管同影響,才改習古文。然管同頗能自立,論學之作,往往直言姚氏所失,曾自嘆不得復見其師而更正之(《讀六韜》)。張舜徽說他「慮周思密,發昔人所未發。疑古之識,殆欲度越其師」(《清人文集別錄》)。所為文章,則特貴宏毅,偏重陽剛之美,「師姚先生之文而不襲其派」(鄧廷楨《因寄軒集序》)。但成就不及梅曾亮。

管同之文,長於議論,時有卓見。他本有志經世,然會試不中,胸懷所蓄,抒發為文。撰《擬言風俗書》、《擬籌積貯書》、《禁用洋貨議》等,縱論天下大計,指陳弊端,頗中肯□,逆料事態發展,亦時具遠識,傳誦一時。

管同亦能為詩詞,方宗誠稱其詩「締情隸事,創意造言,論者以為得蘇黃之朗峻」(《管異之先生傳》)。有《因寄軒詩集》、《皖水詞存》等,俱未刊行。其詩僅零星見於《晚晴簃詩匯》等總集所錄。

已刻者有《因寄軒文集》,歿後一年,鄧廷楨為之付梓,光緒五年(1879)重鐫,包括初集10卷,二集6卷,補遺1卷。[2]

賞析

本文選自《因寄軒文集》卷七。這是一篇書齋記,詳細敘述了抱膝軒的地理環境和命名由來。作者既仰慕居隆中的諸葛亮,更願效仿「結廬在人境」,能「心遠地自偏」的陶淵明,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鬧的環境中,「抗聲高誦」,讀書自娛。全文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讀者也可藉此文窺知陶淵明式的生活情趣對文人的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近代散文家管同 管同簡介. [2016-09-22]. 
  2. 管同. [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