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歇爾·維勒貝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歇爾·維勒貝克

圖片來源

米歇爾·維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1958年2月26日 - )出生於海外省留尼汪島,又稱維勒貝克,原名米歇爾·托馬(Michel Thomas),法國作家、電影製作人、詩人

1991年,為美國恐怖小說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著傳記《H·P·洛夫克拉夫特:對抗世界,對抗生活》。

米歇爾·維勒貝克因作品諷刺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聞名。他的作品曾經被評價為「令人作嘔」和「在精神錯亂和性愛之間蹣跚」,但同時他也被評價為足以與巴爾扎克並稱的現實主義作家[1]

經歷

1964年,到法國本土與祖母生活。

1978年,以詩歌創作開始文學生涯,

1980年,取得國立農業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Agronomie)學士學位。

1991年,開始發表作品。

1998年,發表小説《基本粒子》令他一舉成名 ,該小説英文版獲得2002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2006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

2010年,憑藉《地圖與疆域》獲得法語文壇最高榮譽龔古爾文學獎

2010年5月,至中國訪問。在北京期間,他出席了自己導演的電影《一個島的可能性》的放映儀式,還在北京語言大學為師生作了文學講座。[2]

2015年,米歇爾·維勒貝克第六部小説《屈服》(Soumission)出版,這部小説描寫2022年法國被一個穆斯林政黨統治後的情況 。[3]

2018年,與他的華人伴侶Lysis Li Qianyun在巴黎結婚。

2020年,作品《血清素》入圍2020年布克國際文學獎[4]

作品

米歇爾·維勒貝克的文學生涯以詩歌開始,卻以小說創作贏得輝煌。

詩作

《幸福的追尋》(La poursuite du bonheur ,1992年)

《戰鬥的意義》(Le Sens du combatr ,1996年)

《新生》(Renaissance ,1999年)

小說

《抗爭的延伸》(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 1994年)

《無愛繁殖》(Les Particules élémentaires ,1998年)

《蘭薩羅特島》(Lanzarote, 2000年):圖文書

《平台》(Plateforme ,2001年)

《一個島的可能性》(La Possibilité d'une île ,2005年)

《地圖與疆域》(La Carte et le Territoire ,2010年)

《屈服》(Soumission, 2015年)

《血清素》(Sérotonine ,2019年)[5]


《Anéantir》2022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