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巴靈頓·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巴靈頓·溫 (John Barrington Wain,1925年3月14日 - 1994年5月24日)出生於斯托克郡特恩河畔斯托克,詩人,評論家和小說家。

1946年,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

1950年,獲得牛津文學碩士學位。

1949年至1955年,他在雷丁大學擔任英語文學講師。

1973年至1978年,他是牛津大學的詩歌教授

末日詩歌的最後閃爍

二次大戰後,新世界末日詩歌的最後閃爍 - 約翰的詩詞機智而易碎,因其偶然的巧妙表現而受到批評。

約翰是被人們稱為「運動」的文學團體成員,以輕描淡寫的東西為勝。以反諷,輕描淡寫和諷刺性的拒絕諷刺態度或對這種態度大肆宣揚的反浪漫主義脈絡,這種風格的傑出實踐者除了約翰還有他牛津大學的摯友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

語錄

(一): 我們的文學,我們的政治生活,我們的友誼和愛情中有多少取決於能夠在酒吧里和平地交談!

(二): 用讓·科克多(Jean Cocteau)的名話來說,電影院是「一個可以被很多人同時實現的夢想」。

(三): 我無話可說了。我是說。那是詩歌。[1]

訪問教授

法國萬森納中心實驗大學訪問教授。

辛辛那提大學喬治·埃利斯頓(George Elliston)詩歌講師。

榮譽

1983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1985年,被授予基爾大學,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1985年,被授拉夫堡大學,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家庭

第一任妻子

1947年,與瑪麗安·烏芬海默(Marianne Uffenheimer)結婚。

1956年,離婚 。

第二任妻子

1960年,與艾琳·詹姆斯(Eirian James)結婚。

1988年,艾琳·詹姆斯去世。[2]

第三任妻子

1989年,與帕特里夏·鄧恩(Patricia Dunn)結婚。

父親

阿諾德A

母親

安妮·溫

著作

詩集

《混合的感情》(1951年)

《在窗台上刻一個字》(1956年)

《在上帝面前哭泣》(1961年)

《懷舊軌道》(1965年)

《致五位藝術家的信》(1969年)

《封神》(1975年)。

小說

《垂頭喪氣》(Hurry on Down,1953年),是韋恩的第一本書,被視為《憤怒的年輕人》時代的經典作品。對某些評論家來說,也是最佳小說。[3]

《其他競爭者很可能會罷工的父親死》 (1962年)

《一個冬天的山 》(1970年)

《活在當下》(1955年)

《競爭者》(1958年)

《年輕遊客》(1965年)

《小天空》(1967年)

《赦免者的故事》(1978年)。

短篇小說集

《Nuncle和其他故事》(1960年)

《後腿之死》(1966年)

《The Life Guard和其他故事》(1971年)。

文學評論

《初步論》(1957年)

《文學和思想論》(1963年)

《莎士比亞的生存世界》(1964年,修訂版-1979年)。

傳記

《塞繆爾·約翰遜》(1974年,1980年-修訂版)。

自傳

《明快運行》(1962年)。

獲獎

1958年,獲得薩默塞特·毛姆獎(Somerset Maugham award)。

1974年,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

1974年,惠特布雷德小說獎。[4]

1982年;牛津大學布拉塞納斯學院創意藝術獎第一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