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花文殊蘭

中文名稱:紅花文殊蘭

拉丁學名:Crinum amabile

界:植物界

目科:天門冬目、石蒜科

門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屬:文殊蘭屬

紅花文殊蘭(學名:Crinum amabile)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株高60~100厘米,葉片為大型寬帶形,全緣,葉色翠綠。花葶自鱗莖中抽出,頂生傘形花序,每花序有小花20餘朵;花被筒暗紫色,花瓣5枚,長條形,紅色,邊緣為白色或淺粉色的寬條紋,具芳香。

原產於印度尼西亞

目錄

形態

​葉

紅花文殊蘭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株高60~100厘米,葉片為大型寬帶形,全緣,葉色翠綠

花葶自鱗莖中抽出,頂生傘形花序,每花序有小花20餘朵;花被筒暗紫色花瓣5枚,長條形紅色,邊緣為白色或淺粉色的寬條紋,具芳香。[1]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以及光線充足的環境,忌諱烈日曝曬,生長溫度為15~20℃,要求疏鬆肥沃、腐殖質含量高的砂質土壤。[2]

分布區域

紅花文殊蘭原產印度尼西亞。

繁殖方式

紅花文殊蘭性喜溫暖濕潤環境,比較耐陰。適生溫度15℃至25℃,宜於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生長。可選用草炭土3份和2份沙土混合配製的培養土栽植。紅花文殊蘭每年春季需要更換稍大的盆,並在盆土中加施基肥。換盆初期要將苗盆放在花蔭處緩苗5日至7日,然後移至散射光環境中蒔養。盆苗生長期,每兩周要施用一次稀薄有機液肥(濃度為20%),盆土保持濕潤,但不能積水。

多以春秋季節進行分株繁殖。栽培盆土可選用草炭土與河沙以2∶1的比例混合的土壤。整個生長過程需水肥量都較大,保持盆土濕潤,不能缺水,每2周澆施1次複合肥,花前施2~3次磷鉀肥,花後及時剪掉花葶。夏季注意遮蔭,並保持環境溫度不超過25℃。冬季減少澆水,停止施肥,並保持溫室溫度不低於10℃。[3]

栽培技術

土壤

培養土要求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在粘重板結的土壤中根系常腐爛,可選用草炭土3份和2份沙土混合配製的培養土栽植。

澆水

生長期需水分充足,特別是開花前後以及開花期更為重要,盆土干後應及時澆水,否則葉片易倒伏而影響生長,要使盆土間干間濕,不可使盆中積水。冬季要控制澆水,但平時必須常在植株葉面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

陽光

比較耐陰,夏季高溫應移到室外涼棚下進行養護,在散光環境中生長最好,9月中旬移進室內向陽處。

溫度

性喜溫暖,適生溫度15℃至25℃,夏季注意遮蔭,並保持環境溫度不超過25℃,冬季要減少澆水、停止施肥,並保持溫室溫度不低於10℃。

施肥

從春到冬的整個生長季節中要常施追肥。一般每10~15天澆一次腐熟淡液肥或配製的營養液。追肥要在盆土乾燥時進行,施肥不當會使肉質根腐爛。

修剪

每年有新葉長出時,要脫去最外層的老葉,應隨時將黃葉剪去。花後要及時剪去花梗,以保持株形美觀。[4]

病害防治

夏季怕高溫,應移到室外涼棚下進行養護,9月中旬移進室內向陽處。在溫度過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容易發生煤煙病和紅蜘蛛為害。病害可噴灑多菌靈(濃度為0.2%),蟲害可噴灑樂果乳劑殺除。

主要用途

古人把梅、蘭、竹、菊,喻為「四君子」,紅花文殊蘭作為觀賞其價值是非常高的,其花枝帶有雍容華貴的暗紫色,枝條雖然生長的並不整齊,但是整體來看卻有一種不規則的美麗,通常在春秋季節的時候分株繁殖,保持土壤濕潤,紅花文殊蘭自然會生長的很美麗動人,與這一園美色爭奇鬥豔。[5]

文化內涵

自然花草入畫後,都顯得簡約了,畫面上所呈現的不過是數枝或一段,然而,它的意義卻非常豐富。因為,畫家在對自然物的高度概括、提煉等加工之時,同時就賦予它以特別的意義。紅花文殊蘭是花卉畫中最熱門的題材之一,它反應了濃郁的中國文化精神,也因此擁有非常廣泛的愛好者。[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