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統計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統計研究》為月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主管、中國統計學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期刊。

《統計研究》於1984年創刊,2004年獲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2012-2015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統計研究》共出版文獻量5742篇、總下載量2086794次、總被引量79715次、複合影響因子2.547、綜合影響因子1.511;主要欄目有統計基本理論問題,統計理論方法與應用,經濟分析與統計分析,經濟核算問題研究等。

歷史沿革

1984年,《統計研究》創刊,為季刊。

1986年,《統計研究》為雙月刊[1]

1999年1月,《統計研究》改為月刊。

200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的評選活動中,《統計研究》獲「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2008年起,採用與雙向匿名審稿制度相結合的網絡采編發系統接收和管理稿件。

2012-2015年,被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3年12月,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類)。

2014年,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權威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2015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百強報刊」,並持續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

《統計研究》所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負責統計制度、方法標準的研究以及統計學基礎理論、統計技術應用的研究;開展數據質量評估與監測方法的研究;負責中國統計科學研究的組織和管理;定期發布研究課題指南,受理課題備案和結案審查,組織中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評選;負責組織統計科學研究的國際交往,參加國際學術交流。

設有社會經濟統計研究室、社會經濟研究室、數學方法應用研究室等部門機構。

欄目方向

《統計研究》設有欄目有統計基本理論問題、統計理論方法與應用、經濟分析與統計分析、經濟核算問題研究等。刊載的主要內容有:面向政府統計改革與發展的最前沿、最緊迫的現實統計問題及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統計學學科建設研究成果,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成果,統計方法的創新應用和大數據研究成果,運用統計、計量方法對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實踐中各種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的成果,介紹國內外有關統計理論、方法及應用的最新發展與動態,統計史研究成果等。

人員編制

據2016年10月《統計研究》官網顯示,《統計研究》設有總編、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各1名,編輯委員會成員48名。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統計研究》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網、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14-2015)、萬方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2014、2011、2008、2004、2000、1996、1992)、CSSCI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DC數據、MARC數據等收錄,被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研究開發

1984-1992年,不少學者對建國以來的經濟運行態勢做了實證研究,總結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並提出了一些統計指標作為衡量發展是否合理的標誌,得出具有說服力的結論「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共同進入該階段的高頻詞範疇。進一步的文本相關性分析發 現「指標體系」一詞在文獻中與「經濟效益」一詞關聯性最為密切,體現了學者們提倡建立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並以此服務於經濟發展,也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發展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的基本導向。

2001-2010年,部分文獻從哲學的高度來認識統計,認為統計是一種思想,統計的地位甚至可以與哲學相提並論,只不過各有分工而已。在統計學性質的認識上,對大英百科全書的觀點則得到更多的認可,認為統計學雖有數理統計學和經濟統計學之分,但總體上均屬方法論的科學。數理統計學是研究隨機性數據的方法論科學,經濟統計學是研究確定性數據方法論的科學。有的學者談到,應把統計學獨立出來,發展統計方法。統計學不是純數學,也不是經濟學[2],應當在應用中發展統計學。「數據挖掘」是出現頻次較高的方法指向詞,在篇名中、關鍵詞、內容提要中分別出現15次、20次和12次,文章有對數據挖掘技術的綜述及對國外先進方法的介紹引人,有對數據挖掘和統計學關係的探討,也有新方法的提出及結合金融市場等具體經濟現實的應 用,從理論與實踐角度介紹了數據挖掘這一新的數據分析技術,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構築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2011-2014年,一些作者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對當前統計工作的體會和認識;從政府統計的發展目標、機遇和挑戰等方面進行了 分析;從統計法制建設、統計調查制度、統計標準的建立、統計調查手段改進、統計服務建設等方面總結了中國政府統計做出的改革創新;依據「三個提高」和「四大工程」建設的構想,探索了政府統計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方法。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統計研究》共出版文獻量5742篇。

影響因子

2010-2013年期間,以CSSCI(2014-2015)收錄的期刊為範圍,影響因子從1.959升至到2.576,在226種期刊中四年平均影響因子排名為第30位。

2013年12月,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類),排名由2012年的第29位上升至第24位。

據2016年10月中國知網顯示,《統計研究》總下載量2086794次、總被引量79715次、複合影響因子2.547、綜合影響因子1.511。

《經濟研究》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辦刊宗旨

《經濟研究》堅持「交流科研成果、繁榮學術研究、創新理論知識、推動實際工作」的辦刊宗旨。

刊物風格

《經濟研究》形成了「高品味、高格調、創新性、研究性」刊物風格。

視頻

統計研究 相關視頻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大數據統計分會成立大會舉行
美國 多項統計研究顯示 非洲裔新冠死亡率遠高於全美平均水平

參考文獻

  1. 發行周期月刊和雙月刊差別,搜狐,2018-01-24
  2. 經濟學,到底學什麼? ,搜狐,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