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老航天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老航天中心韓國第一個航天發射場,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群島,隸屬於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

中心介紹

羅老航天中心位於首爾南方485公里的地方。羅老航天中心擁有一個發射台、控制塔、火箭裝配和測試設施、衛星控制測試及組裝設施、媒體中心、電力站、太空體驗館及着陸場。

首次發射

2009年8月25日下午,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搭載着本國生產的科學技術衛星在本土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由於星箭未能按計劃分離,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1]。韓國專家認為,這次發射應視為「成功一半」,因為儘管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但火箭一切功能正常。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次官金重賢在羅老宇航中心舉行的記者發布會上說,發射狀況管理委員會在中午的會議上對氣象條件和空間衝突的可能性進行了綜合分析和評估,作出了按計劃於17時發射的決定。他說,「目前宇航中心的氣象條件十分令人滿意」,「對發射沒有任何影響」。

15時開始,工作人員再次把燃料氧化劑填裝進火箭。在預定發射時間前16分鐘(16時44分)時,最終確定是否啟動自動發射程序。

在19日下午的發射過程中,距離預定發射時間僅約8分鐘的時候,火箭測壓軟件出現異常導致發射程序自動中止。此後,韓國和俄羅斯兩國技術人員對此進行了檢查和修復。金重賢表示:「根據目前對所有數據的分析,我們有信心進行發射。」

17時,「羅老」號按計劃成功點火升空。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和韓國航天研究所說,一級火箭和二級火箭按計劃分離,衛星在火箭發射540秒後與火箭分離。

衛星未入正軌

25日晚些時候,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安秉萬在宇航中心的記者會上說:「發射後一級引擎和二級固體燃料引擎啟動正常,衛星也正常分離,但未能按原計劃進入目標軌道。」

根據宇航中心公布的信息,二級火箭與衛星本應在離地9分鐘後的306公里高空進行分離,但實際分離高度為342公里,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韓國科學技術院官員說,「羅老」號搭載衛星的整流罩有一側未能打開,二級固體燃料引擎的速度也未達到設計要求。此前在「羅老」號升空後,宇航中心曾宣布,「羅老」號在升空3分35秒時成功打開了兩側的整流罩。

安秉萬說,為查明準確原因,韓國打算與俄方組成聯合委員會展開調查。此外,韓國政府也將自行展開調查,並在查明原因後立即公布結果。

衛星本身沒有推進器。韓國航天研究所專家在努力跟蹤衛星位置,但拒絕透露他們是否已與衛星取得聯繫。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獲悉發射結果後說,「羅老」號的發射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們應該更加奮發努力,一定要實現宇宙強國之夢」。

發射一舉多得

韓國先前發射過10顆衛星,運載工具皆為外國製造,發射地點也在境外[2]。韓國航天研究所所長李柱鎮接受韓聯社採訪時說,先前依靠外國火箭發射衛星,使韓國不能根據本國需求確定發射時間。類似限制增加了韓國的花費,還容易使秘密技術落入外國人之手。

這次發射為韓國研發自己的火箭提供了經驗。航天研究所前所長蔡淵錫(音譯)說,通過這一項目,韓國已具備自己製造火箭的大部分能力。如果資金充足,韓國能在2018年前發射本國製造的「韓國航天運載器二號」。 據介紹,二級火箭和科學技術衛星由韓國設計製造;發射台藍圖由俄方提供,但韓國在建造時作了修改。

另一些韓國航天專家認為,航天領域的獨立性能推動本國企業發展。因為這一發射項目,某些韓國企業在焊接、數據處理及光學等領域已經取得進步。 韓聯社說,通過自己製造並發射衛星,韓國除能節省資金外,還能加強國防能力。

視頻

羅老航天中心 相關視頻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發射升空
韓國:羅老號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