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
圖片來自shatinsj

聖約翰大戰紀念碑[1]英語:St. John War Memorial),又作聖約翰救傷隊烈士紀念碑,是一座在香港黃泥涌峽的紀念碑,該紀念碑位於黃泥涌峽道,於1952年豎立,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的聖約翰救傷隊隊員。

豎立背景說明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於1884年成立,屬香港法定機構,提供非政府的救護服務。1940年7月,隨著日軍入侵香港的可能性與日俱增,香港政府動員300名救傷隊隊員進駐分佈在香港各區的21個救護站[2],以備在戰爭爆發時提供緊急救護服務。日本於1941年12月8日發動太平洋戰爭,於當日清晨入侵香港,在戰爭期間,救傷隊成員在前線為傷者提供救護服務,雖然救傷隊的隊員已佩戴救護人員的標識,惟日軍卻對醫護人員加以殺害,救傷隊成員分別在北角柴灣赤柱黃泥涌峽等地遇害,有部分隊員在前線拯救傷者時被日軍射殺,也有部分隊員被俘後遭日軍斬首,當中有56名遇難成員最終能辨識身份。

立碑悼念

二次大戰結束後,聖約翰救傷隊便籌款為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的隊員設立紀念碑,1952年初,救傷隊籌得足夠費用及取得政府同意後,便開始興建紀念碑。紀念碑豎立於黃泥涌峽,此處是香港保衛戰的主要戰場之一,犧牲的隊員中有頗多便在此山峽被殺,因而決定在該處立碑。1952年2月10日中午,紀念碑由聖約翰救護機構總監岳圖倫主持揭幕[3],當日約有300多人出席典禮。此後,在每年和平紀念日的最接近之週日,救傷隊成員都會到紀念碑獻花及悼念在戰時死難的隊員。

這座最初是建於黃泥涌峽道淺水灣道交界處的山邊,前面便是馬路,但由於出席悼念活動的隊員眾多,部分人員須站出馬路,須要交通警暫時封路,以便悼念儀式可順利進行。為免對交通造成影響,1993年6月,香港政府撥出原址附近的一幅土地,用來遷置紀念碑,新址位於黃泥涌峽道南北行線及大潭水塘道的分隔草坪,雖然前往紀念碑必須橫過馬路,但新址可避免隊員在舉行儀式時要站出馬路。

參考文獻

  1. 第1164章《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法團條例》. 電子版香港法例. 2004-07-09 [2020-04-28]. 
  2. 當局下令 聖約翰救傷隊動員. 香港工商日報. 1940-07-23 [2020-04-27]. 
  3. 主持紀念碑揭幕禮. 香港工商日報. 1952-02-11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