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胃畸胎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胃畸胎瘤

胃畸胎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好發於出生3個月內的男嬰,在兒童畸胎瘤中不足1%,絕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者較少見。胃畸胎瘤可發生於胃大彎、幽門前庭、胃前壁、胃底部後壁及胃小彎,90%以上的畸胎瘤發生在胃大彎。也有認為發生在胃的後壁最為常見,多半表現於胃後壁向胃外生長型胃內生長型可能看到覆蓋在病變上的胃黏膜有出血或潰瘍形成 [1]

病因

胃畸胎瘤是由外、中、內三層原始胚層演變而來的先天性腫瘤,是先天組織殘留在胃部所致。三個胚葉相互混雜分布,或幾種成分相結合構成器官樣組織結構。胃畸胎瘤病因一直未闡明,然而一般認為與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畸胎瘤不同,因為它與背部體軸、胚胎體壁和胸腹無關,而是來自內臟壁。這可能是其他部位畸胎瘤惡性約占1/4,而胃畸胎瘤通常是良性的原因。

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為腹部包塊,多位於左上腹,腹脹,嘔吐,嘔血和(或)黑便,呼吸困難,貧血。在新生兒或嬰兒中,上腹包塊及上消化道出血(以間歇性黑便多見)為主要臨床表現。[2]

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平片

在中上腹或全腹可見密度不均的增高陰影。邊界可不清,並將腸管擠向右前下方。腫塊陰影內可見條狀骨樣或點狀沙粒樣鈣化影。

(2)鋇餐透視

顯示胃體受壓變形,小腸向下方移位;胃內可見充盈缺損,亦可擴張,出現氣液平面和大量積液;或胃內造影劑沿着腫塊分布,還可聚集於腫物的小葉間。

(3)鋇劑灌腸

可見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受壓向下移位,上腹部顯示巨大密影。

(4)腎盂靜脈造影

顯示左腎盂向下移位,膀胱上緣可能出現壓跡。

2.B超檢查

呈現各種聲相圖,於左上腹橫掃可見腫物位於脾腎之間,邊界可清晰顯示,或不清。腫物可呈多房性分葉狀,其內部聲相可呈實性,多發性囊性,或混合性,還可能有鈣化灶顯示。

3.CT掃描

以病變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則顯示出各種改變。如果病變巨大,甚至占據腹腔的4/5,則多個臟器受壓移位。病變的內部結構紊亂,密度不均,呈混合性密影,亦可為實性和囊性成分組成。

4.胃鏡檢查

甚少應用,僅可觀察胃腔內病變的大小及其表面的狀況,如出血,糜爛和淺表潰瘍等,當然在直視下進行活檢是其優勢,但對胃畸胎瘤的診斷幫助不大。

診斷

胃畸胎瘤極為罕見,術前常被誤診為神經母細胞瘤、胰腺囊腫、網膜囊腫、脾囊腫或腎母細胞瘤。因本病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早期診斷困難,對於上腹部疼痛、嘔血、便血、嘔吐及上腹部腫塊者,應考慮胃畸胎瘤可能,輔助檢查有助於診斷。

治療

胃畸胎瘤多為良性,及早手術切除,預後良好。術後應長期隨訪,定期複查AFP,如無下降或下降後又升高,提示復發或轉移,須進一步治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