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舍利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舍利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舍利街道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舍利街道,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地處阿城區西北部。東與金城街道接壤南與楊樹街道毗鄰,西與新利街道相鄰,北、東北與料甸街道隔阿什河相望。2010年,轄區總面積105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40621人。 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紅旗保甲。東北淪陷後,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屬嘎哈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嘎哈、於店2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村改區。1949年,屬哈店區。1950年,屬第四區。1956年,設舍利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60年,撤銷,北部大隊劃歸哈爾濱市,南部大隊劃歸阿什河公社。1961年,析阿什河公社置舍利公社。1968年,由舍利屯遷駐腰太平嶺屯。1984年,公社改鄉。2007年12月,鄉改街道,和平街道的龍滌、興滌、松紡、興紡4社區劃入。 2019年10月,舍利街道下轄4個社區;6個行政村。 2010年,舍利街道農業總產值2.3億元,工業總產值18711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8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60元。 [1]

位置境域

舍利街道地處阿城區西北部。東與金城街道接壤南與楊樹街道毗鄰,西與新利街道相鄰,北、東北與料甸街道隔阿什河相望。2010年,轄區總面積153.8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40621人。

地形地貌

舍利街道地處阿什河西岸,地勢平坦開闊,地形由漫崗、淺窪地和溝谷組成,屬丘陵地貌,海拔在150~200米之間。

氣候

舍利街道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夏季氣候溫和、濕潤、降水集中。氣候變化受季節影響大:春季(3~5月)回暖快而多大風,易春旱;夏季(6~8月)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易產生冰雹;秋季(9~10月)降溫急劇,易早霜;冬季(11月~次年2月)漫長而寒冷。11月下旬開始封凍,3月末至4月初開始解凍,到5月末全部化通。多年平均氣溫3.4℃,最熱月7月份平均溫度22.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19.8℃,多年極端最高氣溫36.5℃,極端最低氣溫-40℃。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0小時,年活動積溫在2300-2600℃。無霜期短,初霜日在9月中下旬,終霜日為5月初,135-1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80-600毫米,最大降雨量1032毫米,最小降雨量383.5毫米,降雨大多集中於7-8月份,此間降雨量約占全年的47.3%左右。暴雨較多,最大日暴雨量達249.6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437.4毫米,主導風向為南風。

水文

舍利街道境內主要河流為阿什河,系松花江支流,在街道東北部沿境而流,曲線長度10.5千米,流域面積35平方千米。另有經舍溝、繁興溝兩條阿什河支流,長度16.4千米,流域面積32.8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舍利街道轄區總人口40621人。總人口中,男性20609人,占50.7%;女性20012人,占49.3%;18歲以下5247人,占12.9%;18-35歲10015人,占24.7%;35~60歲19304人,占47.5%;60歲以上6055人,占14.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9014人,占96%;有滿、朝鮮、回、蒙古等9個少數民族,共1607人,占4%。其中滿族133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2.9%。其中人口出生率8.75‰,人口死亡率3.56‰,人口自然增長率5.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7人。

經濟

2011年,舍利街道農業耕地面積10萬畝。農業總產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9%。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糧食總產量5.4萬噸。經濟作物有蔬菜,蔬菜產量1.5萬噸。各種農機具1241台;名優農產品有玉米面、精潔米等,綠色環保農產品有大笤帚;農民人均純收入8560元,比上年增長10%。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家禽為主,牛年末存欄2245頭,生豬年末存欄2.5萬頭,家禽飼養量31萬羽。 2011年,舍利街道工業總產值187114萬元,比上年增長9.2%,實現工業增加值56134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1800人。 2011年末,舍利街道有商業網點70個,職工680人,財政稅收實現3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0.9%。地方財政收入8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