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園底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園底村

中文名: 花園底村

地理位置: 浙江省瑞安市城區西北16公里處

組 成: 花園底、中村園、山下3個村組成

全村常住人口: 422戶

花園底村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城區西北16公里處,縣道瑞湖公路穿村而過。由花園底、中村園、山下3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花園底。明嘉靖時(1522~1566)屬瑞安集善鄉廿九都,時稱花園莊;清乾隆三十四年(1908)屬集廣鄉;1931年屬陶山鎮;1949年屬陶山鎮(人民公社)。[1]

村情概況

全村常住人口422戶,1710人,耕地面積約180畝,近年來花園底村結合本村實際及利用自身優勢,促進了村集體經濟飛速發展,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歷史文化

花園底村張姓人口數占總人口的85%。據《(嘉慶)瑞安縣誌》記載,張氏自唐開元(713~741)以來,世有冠冕,北宋元豐至南宋開禧一百二十多年間登進士第者達13人之多。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張聲道,中進士,被招為附馬,奉旨在村南鯉魚山麓建造御風樓和百畝花園,栽植奇花異草。張氏子孫聚居在花園內,花園底村因此得名。

張聲道官至莆田太守、廣東提刑等職,又是南宋名醫,著有《產科大通論方》(又稱《註解胎產大通論》、《註解胎產五十四症大通論》)、《經驗方》、《岳陽醫志》等醫學著作。到清代為止,花園底村張氏子孫任知府、知縣、校尉等官職者數十人。

鯉魚山海拔41.6米,山上原有棲雲塔,高五層,張姓集資建於宋朝,現僅餘塔樁。此外,村北陶山海拔30.6米,相傳梁代醫學家、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在此隱居,故名,又名陶峰。

鄉村建設

南宋時,花園底村已為溫州交通要道,扼金潮港、飛雲江和瑞安、平陽至永嘉西線要津,形成瑞安縣當時重要集市貿易中心--陶山市。村內5孔梁式石板八卦橋為古道必經之處,橋南北相向,跨架在陶溪上,橋面寬2.35米,長25米。由宋張聲道捐資建造。至今保存尚好。已列為瑞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園底村現為陶山車站、郵電支局、中心醫院、鎮初級中學等單位的所在地,每天有班車直達義烏、溫州、瑞安等地。陶山河埠有小船來往於碧山、桐浦等鄉鎮20多個村莊。村區日均客流量1.50萬餘人。

村內主要企業現有瑞安市光裕針織有限公司、瑞安市機床二廠、瑞安市工具二廠、瑞安市工藝編織聯營廠、瑞安市染色廠等10餘家。

瑞安市光裕針織有限公司,由孫裕強創辦。

瑞安市機床二廠,位于山下自然村,原名溫州地區機床廠,1970年創辦,現有職工168人,主要產品有行磨機、鑽銑床、坡口機、壓痕機等,1992年總產值213萬元。

瑞安市工藝編織聯營廠,位於中村園。1985年,廠長項春潮引進西德雙針床編織機生產線2條,次年10月開發成功新產品輕型薄絨裝飾面料,並通過省計經委組織的技術和質量鑑定,填補浙江省經編產品的空白。1987年,該產品先後獲得浙江省名優新特產品金鷹獎和溫州市科技成果二等獎。1991年,固定職工106人,年產輕型薄絨裝飾面料69.71萬平方米,一等品率在95%以上,總產值1100.56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7.98萬元。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

瑞安市染色廠,位於花園底西頭,1989年上半年瀕臨倒閉。同年下半年,張永乾出任廠長後,赴上海聘請資深科技人員為技術顧問,企業很快起死回生。1991年,固定職工40人,業務範圍擴大到平陽、溫州城區、福建等地,全年加工染色產品739.91噸,總產值209.72萬元。1992年創稅利100多萬元。

編織分廠1991年生產窗簾綢2600平方米、錦裝綢8400平方米,總產值9.15萬元;裝飾布廠1991年生產錦裝綢4.99萬平方米,總產值46.83萬元。

近年,花園底村家庭工副業不斷發展,1992年末共有織襪專業戶10家、電腦繡花專業戶6家,個體機械加工工場3個,從業人員逾100人。

陶山鎮工業品市場位於花園底村中心,1985年創辦,占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現有攤位200個左右,主要經營服裝、布匹、絨線等。村辦瑞安市花園木材市場創辦於1986年,現有木材經櫻開戶40多家,得鄰近國營福泉林場之地利,場內木材儲量基本保持浴"00立方米左右。日成交額2萬多元,年利潤30多萬元。花園菜市場為陶山鎮第二菜市場,1991年8月村委會投資34萬元建造。

社會事業

花園底村為浙江省優良果蔗品種--陶山果蔗生產基地之一。花園底村栽培果蔗有近千年的歷史,所產果蔗以皮青、肉白、質松、汁多暢銷溫州各地,1988年被列為溫州市農業名特優產品。

近年,花園底村黨支部、村委會領導帶領村民全力發展商品經濟的同時,堅持以農為本,注重精神文明建設。1992年9月,村委會投資19萬元,計劃建造"三面光"渠道2840米,年內已建1786米。現有耕地703畝,其中水田578畝,旱地45畝,山園80畝。1991年糧食總產量31.72萬公斤,1992年農業總產值27萬多元。

村辦花園影劇院建於1989年2月,共有座位840個,總造價74萬元,除市撥款5萬元,原陶山區各部門和單位集資12萬元,其餘57萬元由村委會自籌解決。

花園底村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1年人均收入867元,1992年增到1102元。村里70%以上村民家庭已購置彩電,全村共有電話機250部、摩托車10輛、錄像機100台、照相機10架、10噸載重汽車1輛、3噸小貨車2輛、三輪農用車20輛、拖拉機17輛。老式民房基本拆建為三四層樓房,人均住房面積在35平方米以上。

獲得榮譽

2020年3月,花園底村入選浙江第二批省級農村引領型社區名單。

參考來源

花園煥新201904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