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2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24(俄語:Су-24),北約代號擊劍手(Fencer),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雙座雙發動機變後掠翼設計之低高度長程多用途攻擊/戰鬥轟炸機,主要用以取代老舊的Yak-28。除了攜帶傳統的空對地導彈等武裝進行攻擊任務外,蘇-24也可攜帶小型戰術核武器,進行縱深打擊。

蘇-24首次被派駐蘇聯國外的紀錄,則是在1979年被派駐到當時東德的擊劍手B型。其後最為西方媒體頻繁報導的則是於1984年被派到阿富汗進行作戰任務期間。後來蘇-24更於1989年少量出口至利比亞,及其後的伊拉克

後期蘇-24更衍生出作為偵察機及電子作戰設計的擊劍手E型及擊劍手F型機種。

發展歷程

它的發展可追溯至1964年,作為一新機型以取代Il-28及Yak-28的戰術角色。當初設計時蘇霍伊設計局提供了兩種設計:固定翼及變後掠翼。固定翼設計的原型機固定翼試作機T6-1於1967年7月2日率先首次試飛,此機現存放在莫斯科的空軍博物館。而變後掠翼設計的原型機T6-2I則在1970年1月17日首飛。經多次修改後,正式蘇-24的生產定型陸續於1973~1975年換裝進行,初型應為北約所指的擊劍手A型[1]。其後修改型即北約所指的擊劍手B型,則在1976年夏天首次少量裝備部隊開始服役。其後它的設計於70年代後期被多次的進行修訂。

實戰部署

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強化對北約的核武恫嚇力量,曾將蘇-24派駐到東德與白俄羅斯的前線基地;而北約空中武力與蘇-24實力相當的機種為英德意合制的龍捲風戰鬥轟炸機與英法合制的美洲豹攻擊機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曾向盟友蘇聯引進了蘇-24戰鬥轟炸機,並投入與伊朗霍梅尼政權之間長達八年的殊死戰;但伊拉克剩餘的蘇-24最後在海灣戰爭期間全部叛逃到伊朗,逃避了一場毫無勝算的戰鬥。伊朗方面自從獲得了蘇-24以後,空軍實力如虎添翼,若伊朗順利將與中國、俄羅斯合作的核武技術研發成功,伊朗方面可將空投戰術核武吊掛在蘇-24與F-4上頭,可對以色列造成不小的威脅,而以色列則以F-15E戰鬥轟炸機[2]作為抗衡利比亞格達費政權也曾向盟友蘇聯引入八架蘇-24戰鬥轟炸機,並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遭擊落一架,另一架被焚毀;格達費殘存的空中戰力最後被全國過渡委員會接收。

2015年,俄羅斯派遣包括蘇-24在內的空中武力進駐敘利亞協助敘利亞政府空襲伊斯蘭國目標。

2015年11月,一架在於敘利亞執行任務的蘇-24,在敘利亞領空被土耳其空軍F-16戰鬥機擊落,兩位飛行員彈射逃生,落地前其中一個駕駛員被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份子擊斃(其行為違背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第42條),另一名稍後獲救。

視頻

蘇-24 相關視頻

戰鬥中的駐敘俄軍蘇-24戰機
視頻:俄羅斯蘇-24轟炸機繞飛美國軍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