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航拍)原圖鏈接來自 濟南市政府信息公眾網 的圖片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2001年5月正式啟動建設,2015年9月29日被國務院正式批覆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地處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東部,緊連市區,京滬、濟青南線、博萊、萊新4條高速公路均從境內經過,設有3個高速公路出入口,40分鐘可到達濟南國際機場,2個小時到達綜合性國際億噸大港青島港;磁萊、辛萊兩條鐵路線貫穿其中,正在實施電氣化改造,穿境而過的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已開工建設。全區現已形成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區60平方公里,建有3座國際領先的全數字輸變電站、日供水2萬方的自來水廠、日處理能力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供電、供水、供熱、天然氣、排污等管網輻射全區,完全具備了項目落地開工條件。區內建有青島海關萊蕪辦事處,實行「口岸直通」,產品出口可直接辦理各項通關手續,非常便捷;建有山東汶匯港公用型保稅倉庫,同時根據企業需要,還可幫助企業建設自用型保稅倉庫、保稅物流中心,以及申報建設保稅區;建有上海明珠花園、文化中心、會展中心、體育公園、四星級龍園賓館等重點功能設施,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務功能。

發展規模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發展基礎較強。依託豐富的資源、產業優勢,國內最大的果汁生產企業北京匯源集團、最大的生活用紙製造商維達紙業公司、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三一重工集團、最大的金剛石鋸片生產企業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黑旋風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全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精密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六大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類企業1417家,其中工業企業32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7家,其中國家級4家,上市企業1家;已建成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台31個;已獲得授權專利329項,鑑定省級以上科技成果62項,認定「國家重點新產品」18項,被命名為「山東省知識產權園區」。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服務環境優良。享有濟南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及部分行政管理權限,在轄區內實行「封閉式管理」;管委會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設有「一站式」服務機構——行政服務大廳,全程代辦各項手續;對外商實行綠色通道「服務卡」制度,持卡者在項目審批、建設、生產經營等環節和就醫、子女入學、人身與財產安全、道路交通等方面享受特定服務;針對大項目專門成立協調服務推進工作組,健全完善領導班子成員包推責任制、重要節點考核制、掛牌督建制、定期現場調度會等制度,形成了「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追着項目干」的良好氛圍,打造了以「高速、高效、高質」為核心的項目建設「高新區速度」品牌。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萊蕪高新區上升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萊蕪城市宣傳片《尋夢萊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