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蒭雷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蒭雷草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蒭雷草

拉丁學名:Thuarea involuta

(Forst. ) R. Br. ex Roe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Graminales

科:禾本科Gramineae

亞 科:黍亞科Panicoideae

族:黍族Trib. Paniceae

屬:蒭雷草屬Thuarea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等省;

日本東南亞大洋洲馬達加斯加

蒭雷草(chú léi cǎo),學名 Thuarea involuta (Forst.) R. Br. ex Roem. et Schult.,異名:Ischaemum involutum Thuarea media Thuarea latifolia Thuarea sarmentosa ,多年生草本。稈匍匐地面,節處向下生根,向上抽出葉和花序。葉鞘鬆弛,產台灣廣東等省;生于海岸沙灘。日本東南亞大洋洲馬達加斯加也有分布。模式標本產於太平洋的社會群島。 [1]

蒭雷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匍匐地面,節處向下生根,向上抽出葉和花序,直立部分高4-10厘米。葉鞘鬆弛,長1-2.5厘米,約為節間長的1/2,疏被柔毛,或僅邊緣被毛;

葉舌極短,有長0.5-1毫米的白色短纖毛;葉片披針形,長2-3.5厘米,寬3-8毫米,通常兩面有細柔毛,邊緣常部分地波狀皺摺。穗狀花序長1-2厘米;

佛焰苞長約2厘米,頂端尖,背面被柔毛,基部的毛尤密,脈多而粗;穗軸葉狀,兩面密被柔毛,具多數脈,下部具1兩性小穗,上部具4-5雄性小穗,頂端延伸成一尖頭;

兩性小穗卵狀披針形,長3.5-4.5毫米,含2小花,僅第二小花結實;第一穎退化或狹小而為膜質,第二穎與小穗幾等長,革質,具7脈,背面被毛;

第一外稃草質,具5-7脈,背面有毛,內稃膜質,具2脈,有3雄蕊;第二外稃厚紙質,具7脈,除頂部被毛外余幾平滑無毛,內稃具2脈;雄性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

第一穎缺,第二穎草質,稍缺於小穗,背面有毛,具3-5脈;第一外稃紙質,寬披針形,具5脈,背面被毛,內稃膜質,具2脈,頂端2裂;

雄蕊3枚,花葯長1.8-2.2毫米;第二外稃紙質,具5脈,內稃具2脈;成熟後雄小穗脫落,葉狀穗軸內卷包圍結實小穗。花果期4-12月 。

蒭雷草生長環境

生長于海岸沙灘。

蒭雷草分布範圍

產自台灣、廣東等省;日本、東南亞、大洋洲和馬達加斯加也有分布。模式標本產於太平洋的社會群島 。

參考來源

  1. 蒭雷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