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蒸發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蒸發皿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類型:

語言:

系統:

大小:

標籤:

蒸發皿,是可用於蒸發濃縮溶液的器皿。可在三腳架上直接加熱,也可用石棉網、水浴等間接加熱,加熱時,可用玻璃棒攪拌。常用規格根據口徑大小有6、9、12、18厘米等。

可根據不同用途,選用不同的規格。蒸發皿一般為瓷製品,也可用玻璃、石英、鉑或銅等製成。質料不同,耐腐蝕性能不同,應根據溶液和固體的性質適當選用。對酸、鹼的穩定性好。可耐高溫,但不宜驟冷。[1]

蒸發皿介紹

蒸發皿,是用來測量進入大氣的水分的蒸發儀器。

蒸發皿口大底淺,有圓底和平底帶柄的兩種。最常用的為瓷製蒸發皿,也有玻璃、石英、鉑等製成的。質料不同,耐腐蝕性能不同,應根據溶液和固體的性質適當選用。規格以直徑表示,有60~150mm等多種。主要用途是蒸發液體、濃縮溶液或乾燥固體物質。蒸發皿能耐高溫。但不能驟冷。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加熱時用三腳架或鐵架台固定。

作用

在一般實驗中,當需蒸發溶液體積較小時,可在蒸發皿中直接蒸發。對於非可燃性溶液,若溶液很稀,物質對熱穩定性又較好時,蒸發皿可以放置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或煤氣燈直接加熱蒸發,待溶液變濃時再轉移至水浴上加熱蒸發;對於可燃性有機溶液,若溶液較濃,物質對熱穩定性較差時,則應在通風櫥內用水浴間接加熱蒸發。

主要用途

蒸發液體、濃縮溶液或乾燥固體物質

濃縮

濃縮是指從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劑、以提高溶液中溶質濃度的操作過程。

蒸發

蒸發是指利用溶質和溶劑揮發度的差異,通過加熱使溶液沸騰,使其中一部分溶劑汽化除去的過程,是溶液濃縮的方法之一。

升華

某些物質在固態時具有相當高的蒸氣壓,當加熱時,不經過液態而直接氣化,蒸氣受到冷卻又直接冷凝成固體,這個過程叫做升華。蒸發、濃縮與升華都是以熱量傳遞為特徵的單元操作,是分離、純化物質的常用方法。

注意事項

(1)能耐高溫,加熱後不能驟冷,防止破裂。

(2)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加熱時用三腳架或鐵架台固定。

(3)液體量多時可直接加熱 ,量少或黏稠液體要墊石棉網或放在泥三角上加熱。

(4) 加熱蒸發皿時要不斷的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四處飛濺。

(5)加熱完後,需要用坩堝鉗移動蒸發皿。不能直接放到實驗桌上,應放在石棉網上,以免燙壞實驗桌。

(6)大量固體析出後就熄滅酒精燈,用餘熱蒸乾剩下的水分。

(7)加熱時,應先用小火預熱,再用大火加強熱。

(8)要使用預熱過的坩堝鉗取熱的蒸發皿。

(9)用蒸發皿盛裝液體時,其液體量不能超過其容積的三分之二。

與坩堝區別

1、用途不同

坩堝可以加熱不含水的物質,比如熔化非腐蝕性鹽類、灼燒沉澱、碳化或灰化某些複雜試樣等;蒸發皿一般用於蒸發溶液。

2、材料不同

坩堝的材料必須耐高溫,陶瓷的坩堝使用的溫度上限約為800度;而石英的坩堝可以在1000度以上的高溫使用,蒸發皿通常為普通玻璃制,也有用陶瓷的,使用溫度應該多在400度以下。

3、加熱方式不同

坩堝可以直接加熱,或者放進高溫加熱爐中加熱;陶瓷製蒸發皿也可用明火直接加熱,玻璃制蒸發皿一般要墊上石棉網才能加熱。

4、由於坩堝是熱重分析中的常用儀器,對質量要求非常精確,取用坩堝一般要用坩堝鉗;蒸發皿一般是用手拿取,轉移試劑時可用玻璃棒或藥匙。

瓷坩堝的主要用途是用來灼燒沉澱,可用於高溫處理樣品,如灰化、燒炭等,上釉的瓷坩堝可加熱到1050攝氏度,不上釉的坩堝可耐1500攝氏度的高溫。瓷蒸發皿主要用於蒸發濃縮液體,不做定量分析時,也可以用來蒸乾固體、灰化濾紙、高溫煅燒(500攝氏度以下)。

參考來源

化學學習——試管 蒸發皿 坩堝

參考資料

  1. 坩堝和蒸發皿的區別,360問答 , 201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