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蔊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蔊菜

蔊菜(學名:Rorippa indica (L.) Hiern.)是十字花科蔊菜屬一、二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40厘米,植株較粗壯,莖表面具縱溝。葉互生,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柄,葉形多變化,頂端裂片大,卵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牙齒,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小,數多,細花梗;萼片卵狀長圓形,花瓣黃色,匙形,長角果線狀圓柱形,短而粗,果梗纖細,種子多數,細小,卵圓形而扁,4-6月開花,6-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南江西廣東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30-1450米的路旁、田邊、園圃、河邊、屋邊牆腳及山坡路旁等較潮濕處。

蔊菜全草入藥,內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熱解毒、散熱消腫等效;外用治癰腫瘡毒及燙火傷。

中文學名 蔊菜 罌粟目
別稱 辣米菜、江剪刀草、印度蔊菜 亞目 白花菜亞目
植物界 十字花科
被子植物門 南芥族
雙子葉植物綱 蔊菜屬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蔊菜

藥用價值

全草藥用,有效成分為蔊菜素,內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熱解毒、散熱消腫等的效用,外用治癰腫瘡毒及燙火傷;莖葉可做野菜食用或作飼料;種子可榨油。 全草尚含有有機酸、黃酮和微量生物鹼。[1]

中藥選方

  1. 藥名:蔊菜,漢語拼音:han cai,英文名:Indian Rorippa Herb
  2.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Rorippa indica(L.)Hiern[Sisymbrium indicum L.]、 Rorippa dubia (Pers.)Hara[R.montana (Wall.)Small]。
  3. 功效分類:清熱藥;利水藥。
  4. 科屬分類:十字花科。
  5. 別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干油菜、石豇豆、雞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裡蕻、野芥草、野菜花、山芥菜、獨根菜、山蘿蔔、金絲莢。
  6.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7. 歸經:肺經;肝經。
  8. 功能:清熱利尿,活血通經,鎮咳化痰,健胃理氣,解毒。主治感冒,熱咳,咽痛,風濕性關節炎,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等病症。
  9. 主治:咳嗽痰喘;感冒發熱;麻疹透發不暢;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疔瘡癰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黃疸[註 1];水腫。[2]
  10.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搗絞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11.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和無瓣蔊的全草。
  12. 採收儲藏:5-7月採收全草,鮮用或曬乾。

用藥禁忌

上海常用中草藥》:本品不能與黃荊葉同用,同用則使人肢體麻木。

中醫藥理

  1. 別名野菜子、鐵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綠豆草。
  2. 來源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Hiern.,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曬乾。
  3. 性味歸經甘、淡,涼。
  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咳,利尿。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瘡,蛇咬傷,疔瘡癰腫。
  5.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6. 注意:蔊菜不能和黃荊葉同用,否則引起肢體麻木。
  7.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食用價值

蔊菜,科屬蔊菜為十字花科植物落菜的嫩莖葉。別名,野油菜、碎米菜、辣米萊。性味歸經,性涼,味辛微苦;人肺、胃、腸經。功效主治,清熱利尿,活血通經,鎮咳化痰,健胃理氣,解毒。主治感冒,熱咳,咽痛,風濕性關節炎,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等病症。營養成分,每100克蔊菜嫩幼苗含蛋白質3.2克,脂肪0.3克,粗纖維1.3克,胡蘿蔔素4.15毫克,維生素B20.6毫克,維生素C9.8毫克,鉀30毫克,鈣28.9毫克,磷4.63毫克,鐵0.47毫克,還含有蔊菜素、蔊菜酰胺等成分。[3]

形態特徵

一、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植株較粗壯,無毛或具疏毛。莖單一或分枝,表面具縱溝。葉互生,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柄,葉形多變化,通常大頭羽狀分裂,長4-10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裂片大,卵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牙齒,側裂片1-5對;莖上部葉片寬披針形或匙形,邊緣具疏齒,具短柄或基部耳狀抱莖。 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小,多數,具細花梗;萼片4,卵狀長圓形,長3-4毫米;花瓣4,黃色,匙形,基部漸狹成短爪,與萼片近等長;雄蕊6,2枚稍短。長角果線狀圓柱形,短而粗,長1-2厘米,寬1-1.5毫米,直立或稍內彎,成熟時果瓣隆起;果梗纖細,長3-5毫米,斜升或近水平開展。種子每室2行,多數,細小,卵圓形而扁,一端微凹,表面褐色,具細網紋;子葉緣倚胚根。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田邊、園圃、河邊、屋邊牆腳及山坡路旁等較潮濕處,海拔230-1450米。

分布範圍

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南江西廣東陝西甘肅四川雲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選地與施肥:蔊菜為直根系植物,根系長達20厘米以上,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為了獲得高產,應儘量選擇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種植。將地整平整細,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做3-5米寬的畦,溝寬30厘米。然後,畦面上澆足肥水。

管理:種子未出苗前如遇乾旱,必須及時澆水,保持畦面濕潤。出苗後應及時除去雜草,並追施肥料,每畝用尿素7.5千克兌水150倍澆施。及時間苗,保持株行距為16厘米×15厘米,每畝留苗3.5-4萬株。出苗後30-35天,即可摘采嫩苔上市,一般每株重量20克左右,每根嫩苔高度為10-15厘米。每摘1次後,追施1次肥料。每畝每次用5千克尿素兌水150倍澆施。可連續採摘3-4次。第1次採摘質量最好,以後逐漸降低。所以,根據管理水平,採摘3-5次後,應拔除全株,重新整地播種。在生長期間,如發現菜葉甲、菜青蟲等害蟲,可使用菊酯類農藥防治。

視頻

純野生的蔊菜,口感特別棒,有吃過的網友嗎
鮮草藥:蔊菜
農村小伙想吃蔊菜,親自下地去摘,真過癮!

注釋

  1. 「黃疸」: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徵,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