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蝦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蝦油是中國科技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蝦油又稱蝦油露,並非油脂,是用新鮮蝦為原料,經醃漬、發酵、熬煉後製成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液體調味料。蝦油中含有鮮蝦浸出物的各種呈味成分,不僅味鮮美,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且易於消化吸收。優質的蝦油色澤黃亮、汁液濃稠,無雜質和異味,味極鮮美,鹹味輕,餘味繞口。蝦油主要用於湯類菜餚的提鮮增香,味道別具一格。

發酵原理

蝦油是利用蝦自身多種體酶在一定溫度下水解體內蛋白質、糖類、脂肪後,生成的一種以氨基酸、蝦香素為主體的複合型水溶性蝦醬抽提物。蝦體酶很多,主要有能水解肽鍵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酪蛋白酶;能水解多糖類的澱粉酶、幾丁質酶;能將三酸甘油酯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的脂肪酶。

傳統工藝

原料清理

蝦油加工季節為每年清明前一個月。加工時將經濟價值較低的各種小雜魚洗淨,除去泥沙雜物。而蝦類,則應在起網前,利用蝦網在海水裡淘洗,除去泥沙,然後倒入筐內運回加工。

入缸醃漬

釀製蝦油的容器採用缸口較寬、肚大底小的陶缸。缸排放於露天場地,以便陽光曝曬發酵。缸面用竹製襯有竹葉或塑料薄膜的防雨罩。將清理好的原料倒入缸內,一般每缸容量為150~200 斤,約占缸容積的60%左右。經日曬夜露兩天後,開始攪動,每天早晚各一次,3~5天後缸面有紅沫時,即可加鹽攪拌。每天早晚攪動時,各加鹽1 ~2 斤,以缸面撒到為度。經過15天的缸內醃漬。缸內不見蝦體上浮或很少上浮時,繼續每天早晚攪動一次,用鹽量可減少5%,一個月以後只要早上攪動,加鹽少許。直至按規定的用鹽量用完為止。整個醃漬過程的用鹽量為原料量的16~20%。

曝曬發酵

蝦油的釀造過程,主要是靠陽光曝曬,同時早晚攪動,經日曬夜露,攪動時間愈長,次數愈多,曬熱度愈足,腥味愈少,質量愈好。如遇雨天,醃缸需加蓋。經過以上過程,缸內成為呈濃黑色醬液,上面浮一層清油時,發酵即告結束。

提煉煮熟

經過曬制發酵後的蝦醬液,過了伏天至初秋,即可開始煉油。可用勺子撇起缸面的浮油,再以5~6%的食鹽溶解成涼鹽水溶液衝進缸內。用量為原料量減去第一次舀起浮油量。加入鹽水後,再攪動 3 ~ 4 次,以促使缸內蝦油與渣分離。然後將竹簍探進缸中,使蝦油濾進簍內,再用勺子漸次舀起,直至舀完缸內蝦油為止。隨後將前後舀出的蝦油混合拌和,便成生蝦油。

將生蝦油置於鍋內燒煮,撇去鍋內浮面泡沫,沉澱後即為成品的蝦油。此時繼續放置露天用舀缸曝曬,上面加弧形的缸蓋,使能通風。成品濃度以波美20度為宜。不合標準時,在燒煮中應加適量的食鹽;若超過濃度,可加開水拌稀。

現代工藝

淨化殺菌

蝦捕撈後去雜,並以潔淨淡水沖洗乾淨。殺菌時間要快,否則殺菌劑易慎入蝦體內將體酶殺死影響發酵。

拌鹽保溫

為加快發酵,拌鹽濃度為10-15%為宜,以食品鹽為好。保溫可在專用發酵缸中進行。

配鹵壓濾

配滷的目的是增加鹽的濃度以達到國家標準,另外可適量增加花椒、大料、茶葉以改善風味。壓濾的目的是將蝦油與蝦醬分離,此操作可在壓濾機或真空吸濾器中進行,使濾液儘可能澄清,否則減少蝦醬產量,也為蝦油消毒工序帶來不便。

消毒裝瓶

因一些水溶性蛋白和多肽在長期靜置後會相互吸引、絮凝沉澱。為防止蝦油沉澱,應適量加入穩定劑。裝瓶前應將蝦油煮沸數分鐘,趁熱濾除沉澱和懸浮雜質,趁熱裝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