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蝶戀花·陌上簫聲寒食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蝶戀花·陌上簫聲寒食近》
唐代大詩人陸游的作品

蝶戀花·陌上簫聲寒食近》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蝶戀花·陌上簫聲寒食近

創作年代;宋代

作品體裁;詞

作者;陸游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作品原文

《蝶戀花·陌上簫聲寒食近》[1]

陌上簫聲寒食近。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千里斜陽鍾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海角天涯行略盡。三十年間,無處無遺恨。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

賞析

《蝶戀花·陌上簫聲寒食近》寫離開小益時所見所聞,有哀景,有樂景,而末句則似有未了之願,留下懸念,令人牽念。下片回顧人生,「三十」「無處無」寫「遺恨」之長,之遍布,突出壯志時時處處難酬。最後問天打算,忍心讓我在苦苦相思之中慢慢變老?屬虛寫,表現己之苦悶,心之沉痛,顯現實之殘酷。將感情推向高潮,深深感染我們讀者。這首詞寫得十分婉約,表面上只是抒發了離情別緒,突出的是個人的相思之苦。言外之意是說,現在離開小益,南鄭在望,詩人希望「天」能「有情」地過問他和王炎北伐中原的抗戰事業![2]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3]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視頻

陸游的仕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