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螢光幕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螢光幕後
圖片來自blogspot

《螢光幕後》是一部1976年的美國電影。由帕迪·查耶夫斯基編劇,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執導,費·唐納薇威廉·霍爾登彼得·芬奇羅伯特·杜瓦爾、尼德·巴蒂及比阿特麗斯·斯特雷特等多位著名演員主演,米高梅電影公司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共同製作推出。

影片在第49屆學院獎角逐中獲男主角女主角原著劇本女配角4項大獎[1][2]

劇情

霍華德·比爾(Howard Beale,彼得·芬奇飾)是「聯合廣播系統」(Unio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UBS)「UBS晚間新聞」的一位老資格的新聞主播。這天他從自己的老朋友,電視台新聞分部總裁麥克斯·舒馬赫(Max Schumacher,威廉·霍爾登飾)處得知,由於收視率不斷下跌,他將在兩個星期後從主播的位置上退下來。兩人一起去喝了個爛醉,感嘆着行業的不景氣和各種不公。晚上,霍華德在電視直播時向觀眾宣布,自己將在下一個星期二的節目上自殺

之後,UBS立即解僱了他,但麥克斯認為霍華德做了這麼多年的主播,理應給予他一次機會體面地向觀眾們告別。而霍華德也表示,自己將在鏡頭前對自己出格的行為向大家道歉。可是電視直播開始後,他又一次失控爆發了,在節目上直接聲稱生活就是一堆屎(bullshit)。毫不令人意外的是,霍華德的兩次爆發雖然有損電視台的形象,但在收視率上卻大獲全勝,節節攀升,以致電視台的高層管理人員甚至決定利用他的出格表演來進一步提升收視率而不是馬上解僱他。結果在下一次節目上,霍華德直接對整個國家因陷入經濟蕭條所帶來的失業率升高、社會治安惡化、通貨膨脹嚴重等各種問題作出了一次充滿激情的謾罵攻擊,並說服他的觀眾直接「站起來,走到窗前,打開窗戶並大聲呼喊:我已經瘋啦,我再也受不了啦!」("I'm as mad as hell, and I'm not going to take this anymore!")

黛安娜·克莉斯鄧森(Diana Christensen,費·唐納薇飾)是電視台節目製作部門的主管,為了製作出一個轟動性的節目,她與一個名為「普世解放軍」,專門進行「城市游擊戰」的激進恐怖主義組織(諷刺1973至1975年間在美國活動過的一個名為共生解放軍恐怖組織)達成協議,拍攝一系列準備在下個季度上映,名為《毛澤東小時》的紀錄片。當霍華德的晚間新聞節目收視率開始飛躍後,她找到麥克斯,表示願意幫助他把這個新聞節目「發展壯大」,但麥克斯拒絕了這一專業上的提議,但接受了她的私人邀請,兩人開始發展了更私人的關係。當麥克斯決定要結束這場「憤怒的霍華德」鬧劇時,黛安娜向自己的上司弗蘭克·哈克特(Frank Hackett,羅伯特·杜瓦爾飾)建議將晚間新聞轉為娛樂部門下的節目以便自己可以擁有對其的主控權。弗蘭克接受了這個提議,並馬上解僱了麥克斯。很快,霍華德開始成為這個名為「霍華德·比爾表演」的新節目,並被電視台標榜包裝為「現場直播的瘋狂先知」。之後,該節目很快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在他的節目的互動觀眾席上,觀眾也主動站起來大聲疾呼:「我們已經瘋啦,我們再也受不了啦!」這一口號也被一些社會名流廣泛宣傳而變得人盡皆知。

起初,麥克斯與黛安娜之間的浪漫關係因對霍華德節目意見上的分歧和衝突而中止,但伴隨着高收視率地不斷洗禮,兩人又乾柴烈火地重新走到了一起。麥克斯一度離開了結婚25年的妻子,但黛安娜對工作的狂熱及個人情感上的空洞和冷漠最終還是導致他回到了妻子身邊,臨走前他忠告黛安娜,她與她的職業生涯正在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你就是電視的化身,黛安娜。」他告訴她說,「對痛苦無動於衷,對歡樂也毫不敏感,整個生命都在一片平庸和廢墟中消逝。」

一次偶然的機會,霍華德得知UBS的上級企業集團公司,美國通訊公司將被沙特阿拉伯的一家大型集團公司收購。於是在當晚的節目上,他竭力地阻止這筆交易,直接地鼓動其觀眾給白宮電報說:「這希望這筆CCA收購案馬上停止!」此舉導致電視台的高層陷入恐慌,因為整個集團的債務太過巨大,已經到了必須儘快通過這筆交易才能繼續生存的狀態。

既憤怒又擔心被解僱的弗蘭肯·哈克特帶着霍華德面見CCA集團總裁亞瑟·簡森,而亞瑟則出人意料地冷靜向霍華德解釋了他的「企業宇宙觀」,在黑暗的會議室中,他展開了一番長篇大論,給霍華德一種自己只是個容易受人操縱的木偶,理應服從他這個更高級權威的印象。亞瑟又講到國際經濟合作中各參與者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來與虛無飄渺的簡單國籍進行對比。最終,他成功說服霍華德放棄了自己的民粹主義觀點,並開始鼓吹他的新「福音」。但電視觀眾對這冗長繁雜的內容並不買賬,節目的收視率開始明顯下降。很顯然,觀眾只想在電視節目中娛樂至死,對任何實質性的內容都不感興趣。而亞瑟則認為這樣一石二鳥,既解決了霍華德之前在節目中所造成的嚴重問題,又可以保持高收視率,因此不允許電視台管理人員辭退霍華德。

影片的最後,黛安娜、弗蘭克,以及其他電視台的高層管理人員決定僱請恐怖主義組織普世解放軍在下一次節目現場直播時直接槍殺霍華德,這一行動成功了,霍華德在千萬觀眾眼皮底下被機槍射殺,電視台的計劃成功了,下一季他們將推出新節目《毛澤東一小時》。

製作

帕迪·查耶夫斯基撰寫本片劇本時的部分靈感來源於佛羅里達州新聞主播克莉斯汀·查巴克在兩年前的一次新聞直播節目上當眾自殺的案例。這位女主播當時身受抑鬱症的折磨,而且與總編不和。她於1974年7月15日用手槍自殺的鏡頭震驚了無數的觀眾。帕迪用這一事件來做為其影片中的第一個吸引觀眾的焦點,並在之後接受採訪時說:「電視行業可以為了收視率而無所不用其極……無所不用其極!」

片中由費·唐納薇飾演的電視台節目製作人黛安娜·克莉斯鄧森則是以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簡稱NBC)日間電視節目製作人琳·波林,不過對此她堅決否認。

帕迪和製片人霍華德·高菲爾德(Howard Gottfried)剛剛從一場與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的官司中脫身,在這個官司中,他們起訴該公司將其上一部電影醫生故事與另一部影片一起租給了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簡稱ABC)。儘管有了這麼一場訴訟,帕迪和霍華德還是與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達成了協議,由其出資贊助《螢光幕後》的拍攝,不過之後該公司由於認為電影的內容太具爭議性而退出。不過,帕迪與霍華德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們帶着劇本聯繫了多家製片公司,並最終成功地找到了米高梅公司同意贊助本片。不久,聯合藝術家公司又一次改變了主意,並希望可以與米高梅共同出資,米高梅同意了這一請求並給予對方國際發行權,而米高梅則保有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的發行權,兩家公司共同擁有影片的版權[3]

最終影片於1976年11月27日在紐約舉行了首映式,並在不久後開始全面上映。

獎項

2000年,《電視台風雲》以其在「文化、歷史和審美方面的顯著成就」,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電影登記部下屬的國家電影保存委員會保護電影名單中;在2002年進行評選的2001年美國電影製片人工會獎中,本片被收入美國電影製片人工會電影名片堂,來表彰其「對美國娛樂事業作出的歷久彌新的標準性貢獻。」[4]2006年,本片劇本入選美國東部編劇工會歷史上十部最優秀的劇本之一。2007年,本片在美國影藝協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評選的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十周年版中名列第64位,比1998年評選的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中的排列(第66位)還要高兩位。而影片中的經典台詞「I'm as mad as hell, and I'm not going to take this anymore!」(我已經瘋啦,我再也受不了啦!)也在2005年評選的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台詞中名列第19位。

參考文獻

  1. The Official Academy Awards® Database.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9). 
  2. The 49th Academy Awards (1977)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3. Copyright renewal for "Network". 美利堅合眾國版權辦公室
  4. Archive of Producers Guild Hall of Fame - Past Inductees, 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 official site. Original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