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華安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華安
出生 1941年8月 福建龍巖
國籍 中國
民族
母校 福建省龍巖農業學校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研究領域 雜交水稻育種研究

謝華安 1941年8月生,福建龍巖人。植物遺傳育種學家。現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曾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1]>

  • 謝華安1959年畢業於福建省龍巖農業學校。主要從事三系雜交稻和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2012年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2016年擔任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

人物經歷

  • 1941年8月16日生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是著名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農學家。
  • 1959年畢業於福建龍巖農業學校。
  • 1964年結業於福建農學院(函授)。
  • 1972年9月,從五七幹校被調入福建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正逢雜交水稻協作攻關組從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抽調農業科技工作者,他作為福建省協作組成員被派往海南,開始了育種生涯[2]。先後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至1995年)。
  • 1980年冬,根據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培育出恢復系「明恢63」。
  • 1981年,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培育出「汕優63」,「汕優63」成為雜交稻中的明星。
  • 1987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
  • 1992年,晉升為研究員(評研究員時免予論文答辯)
  • 1996年至今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福建農林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
  • 1997年至今兼任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現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 2010年3月,謝華安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建議支持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
  • 2012年3月起,福建農林大學聘任謝華安院士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12年7月,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
  • 2016年6月12日,擔任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
  • 2020年11月,瀋陽農業大學國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 2021年3月17日,謝華安院士帶領水稻所科技人員代表到將樂縣福建省福瑞華安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三再」活動,召開發展現代種業「科企戰略聯盟」座談會。
  • 2021年5月,謝華安院士來到喜浪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水稻種植與大米加工技術的考察調研。
  • 2021年12月,謝華安院士出席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暨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成立儀式。
  • 2023年6月,福建農林大學聘任謝華安院士為全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專業博士點建設帶頭人,海峽種業創新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閩台作物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社會兼職

  • 福州國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第八、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十八大代表,兼任福建省科協副主席和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糧食作物育種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長期從事三系雜交稻和超級雜交稻育種,在「恢復系親本的選擇、「測交配組」、「抗瘟性篩選育種」和「雜交水稻中稻制種」等方面都有創新性研究成果。
  • 育成我國雜交水稻親本遺傳貢獻最大的恢復系「明恢63」,1990- 2010年,全國以「明恢63」作為恢復系選育的親本,育成了543個恢復系,占我國選育所有恢復系總數的65%-70%,這些恢復系配組了922個雜交稻良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其中167個良種通過了國家審定;主持育成中國稻作史上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汕優63」及通過國家、省級審定的各具特色的系列雜交水稻新品種2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14多億畝,其中「汕優63」1990年推廣面積達到1.02億畝,占全國雜交水稻當年推廣面積的42.0%,至今有6個雜交水稻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品種。
  • 主持育成的超級雜交稻「Ⅱ優明86」在雲南省永勝縣濤源鄉種植,創單產1196.7kg/畝的紀錄。
  • 育成的「Ⅱ優航1號」百畝示範片頭季稻經現場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815.4kg,最高畝產達904.3kg,再生季平均畝產543.3kg,兩季畝產達1358.7 kg,創造百畝再生稻單產世界紀錄。
  • 育成的優質雜交稻「宜優673」在雲南省百畝示範片種植,畝產超過1000 kg。[3]

主要承擔課題:

  • (1)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高產優質雜交水稻Ⅱ優航2號、宜優673生產配套技術集成與示範,2007-2009
  • (2)農業部,優質專用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高產高效配套技術研究,2006-2008
  • (3)農業部超級稻項目,華南稻區超級早、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2006-2010
  • (4)農業部,水稻航天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2006-2010
  • (5)農業部,福州國家水稻分中心二期建設,2006-2007
  • (6)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華南稻區三系雜交稻新組合選育,2007-2010
  • (7)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華南稻區轉基因水稻中試與產業化基地建設,2009-2010
  • (8)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糧食作物育種技術研究,2008-2010

代表性論著

  • 《汕優63選育理論與實踐》
  • 《中國綠色農業》著作2部
  • 《中國農業科學》
  • 《中國水稻科學》
  • 《分子植物育種》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主要獎項

  • 198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陳嘉庚農業科學獎,
  • 2003年獲福建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 2003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201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科技成果獎勵。

人物評價

  • 謝華安出生農村、學歷不高,憑藉勤奮和努力,憑着對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對農民的摯愛,為中國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並在國際保持領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人大福建代表團評)
  • 謝華安同志治學嚴謹,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在雜交水稻育種生產第一線。從1972年開始堅持每年前往海南進行南繁育種。(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 「追着光和熱,忍着苦與累。」睡稻倉、守田埂、戰高溫,謝華安長期「泡」在南繁育種基地。(人民日報 評)

視頻

謝華安感謝妻子相伴:我一輩子都很感激她

謝華安院士:要把農業「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參考資料

  1. 移至 謝華安中國科學院
  2. 移至 改寫雜交稻歷史的福建力量,福建省人民政府
  3. 移至 院士簡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