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豺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豺狗

豺狗[1](學名Cuon alpinus)別名豺,苗狗,亦稱苗狼,屬於犬科,外形與狗、狼相近,體型比狼小,體長100厘米左右,體重20千克左右。豺為典型的山地動物,棲息于山地草原、亞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多結群營遊獵生活,性警覺,嗅覺很發達,晨昏活動最頻繁。十分兇殘,喜追逐,發現獵物後聚集在一起進行圍獵,主要捕食類等中型有蹄動物。除台灣海南外廣泛分布。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外形特徵

豺狗體長約110厘米,尾長約50厘米,重量約18公斤。 豺的外形與狗、狼相近,體型比狼小,體毛紅棕色或灰棕色,雜有少量具黑褐色毛尖的針毛,腹色較淺。四肢較短。耳短,端部圓鈍。尾較長。額部隆起,鼻長,吻部短而寬。全身被毛較短,尾毛略長,尾型粗大,尾端黑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豺狗 食肉目
拉丁學名 Cuon alpinus 亞目 裂腳亞目
別稱 柴狗、赤狗、馬狼、豺 犬科
動物界 亞科 犬亞科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豺屬
哺乳綱 亞屬 豺亞屬
亞綱 真獸亞綱 分布區域 亞洲

生活習性

是現存較為特殊的犬科動物,習性類似於生活在非洲的非洲野犬,豺群比狼群數量更多且表現得更為堅韌,不同的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沒有種族之分,這一特點大大增強了豺的生存能力。

豺為典型的山地動物,棲息于山地草原、亞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晨昏活動最頻繁,群居,雜食性,除了肉類食物外,它會進食水果和菜,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豺會吃草。豺不會攻擊人類。

棲息環境

豺喜群居,但在各個地區的密度均較為稀疏,數量遠不如狐、狼等那樣多。棲息的環境也十分複雜,無論是熱帶森林、叢林、丘陵、山地,還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亞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帶,都能發現它的蹤跡。它居住岩石縫隙、天然洞穴,或隱匿在灌木叢藪之中,但不會自己挖掘洞穴。[2]

生長繁殖

發情期隨地區和氣候不同稍有差異,最早的在秋季,晚的在冬季,孕期約兩個月,冬季或冬末春初產仔。每胎少則3-4仔,多則8-9仔。繁殖力的大小,取決於自然環境的優劣和動物資源的豐歉,還往往與被食者維持一個相對平衡狀態。幼獸70-80天後隨成體外出活動,5月齡開始隨着外出獵食,學習捕獵技巧,到8月齡就可獨立獵食。2-5歲性成熟,但能不能繁殖,尚視其在社群中的序位和密度而定。壽命約10餘歲。

分布範圍

豺曾經廣布亞洲大陸,但是目前已知的豺僅僅分布於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中國西藏的一些地區也有分布。他們出現在大多數印度南部的恆河,特別是在印度中部高地和南部各州的西部和東高止山脈。他們居住在中國藏南,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和西孟加拉邦。在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地區和印度西北部的豺數量形勢岌岌可危,而且分布極其分散。

亞種分化

C. a. alpinus --指名亞種,俄羅斯東部

C. a. adustus -- 緬甸亞種,緬甸、中南半島

C. a. dukhunensis --印度亞種

C. a. fumosus --川西亞種,中國西部、蒙古

C. a. hesperius --遠東亞種,俄羅斯、中國

C. a. laniger -- 克什米爾亞種,克什米爾、西藏

C. a. lepturus -- 中國亞種,長江流域

保護措施

過去各地把豺都以害獸對待未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豺列為II類,禁止任意捕獵。隨着森林類型保護區的增加,豺的社群部分地得到了恢復。如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隨着居民遷出保護區,植被恢復,已能見到10餘只的社群活動。它們主食羚牛鬣羚斑羚毛冠鹿等衰老個體,對平衡和復壯有蹄類種群起到了一定效應。部分山區,由於野豬豬獾狗獾等危害玉米作物,把豺視為神豺,幫助他們控制了野獸對作物的危害,有了樸素的保護意識。 大力宣傳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切實扭轉一些地區仍將它作為害獸獵殺的狀態。常受野豬、野兔和鼠類等危害莊稼嚴重的地區,說明豺對它們的控制以及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宣傳保護它的現實意義。在動物園中應注意保持豺的飼養繁殖種群,減少再向野外捕捉的壓力。在各保護區應注意結合本保護區的實例,宣傳保護豺也是保護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科學意義。

視頻

豺狗 相關視頻

豺狗竟然要吃掉獅子——豺狗的捕食戰術
豺犬家族外出捕獵,令人驚訝的是,兩條陌生的豺犬也在一起

參考資料

  1. 豺狗 ,2018-11-11
  2. Dhole (Cuon alpinus),ARKive,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