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賈克-路易·大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雅克-路易·大衛(法語:Jacques-Louis David 法語:[ʒak lwi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又譯達維特,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是當代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有大量的學生。[1]

1780年代,大衛繪製一系列歷史畫標誌著當代藝術由洛可可風格向古典主義的轉變。以其經典主題的巨幅畫布贏得了廣泛讚譽(例如1784年的Horatii誓言)。

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時,他曾短暫地擔任其藝術總監,並以比古典主義更現實的風格繪畫了其領導人和烈士(《馬拉特之死》,1793年)。後來他被任命為拿破崙畫家。大衛雖然主要是歷史事件的畫家,但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肖像畫家(例如,肖像萊卡米爾女士,1800年)。

大衛本人,正如他的作品所示,並不總是對豐富的色彩效果充滿敵意。

直到1860年,他都被EugèneDelacroix稱為調色師,是「整個現代派之父」。[2]

成長期

他的父親是一個小而富裕的紡織品商人,於1757年在一場決鬥中被殺。後由兩個叔叔撫養長大。

1766年,就讀於皇家繪畫雕塑學院。經過四次官方比賽的失敗和多年的不得志,包括試圖自殺。

1774年,終於獲得了羅馬大獎,該獎項令他在法國獲得豐厚的佣金。他的獲獎作品Antiochus和Stratonice透露,在這一點上他仍然可能會受到畫家洛可可式魅力的影響。他和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Boucher),曾是家庭朋友。

在意大利,大衛受到了很多影響,包括深色的17世紀博洛涅塞畫派的影響,寧靜古典的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以及極為逼真的現實卡拉瓦喬。大衛顯然偏愛卡拉瓦喬追隨者的濃烈光影。有一陣子他似乎決心實現他離開法國時所做的一個預測:「上古的藝術不會勾引我,因為它缺乏生氣勃勃。」但是他開始對羅馬的新古典主義產生興趣,其中包括德國畫家安東·拉斐爾·蒙斯(Anton Raphael Mengs)和藝術史學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1780年,回到巴黎,他成功展出了《貝利撒留問施捨》,在其中他結合了對古代的崇高情感方法和讓人聯想到普桑的繪畫技巧。

以妻為貴

1782年,他與精神煥發的瑪格麗特·佩庫爾(MargueritePécoul)結婚,瑪格麗特的父親是一位富有的建築承包商,也是盧浮宮的建築總監,這一職位具有重大影響。從這一天起,大衛迅速繁榮起來。

1784年,在他的妻子和助手的陪同下,他回到羅馬,委託他完成了一幅畫,這幅畫最初是受皮埃爾·科尼耶(Pierre Corneille)的賀拉斯(Horace)在巴黎演出的啟發。最終,不是基於劇中的任何事件,結果就是霍拉蒂的誓言。主題是莊嚴的時刻,充滿了堅忍和樸素的勇氣,當三個Horatii兄弟面對父親並獻出生命以確保在與阿爾巴的戰爭中為羅馬勝利時;圖形處理-牢固的輪廓,裸露的立方空間,清醒的色彩,類似fr的構圖和清晰的照明-與主題一樣,絕對不是洛可可式的。這幅畫首先於大衛在羅馬的工作室展出。

1785年,在大衛回到法國後於在巴黎官方沙龍展出,引起了轟動。它被視為藝術復興的宣言(新古典主義一詞尚未使用),它將使歐洲擺脫對精緻曲線和閨房主題的揮之不去的沉迷。大衛成為文化英雄。他甚至在某些地方被稱為彌賽亞

1787年,創作了道德上令人振奮的《蘇格拉底之死》。

1788年,創作了不那麼振奮但在考古學上有趣的《巴黎和海倫》,大衛通過對羅馬日常生活細節的精確估計,它也產生了同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大衛開始了他對法國時裝的長期而廣泛的影響。新建的房屋開始模仿他的羅馬家具。男人以羅馬風格剪短頭髮;婦女們則選擇了布魯圖斯女兒的服飾和髮型。後來,甚至使乳房裸露的脆弱的Sabine連衣裙也被超現代主義所採用。

成為政治上活躍的藝術家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愛國的羅馬領事將他的叛徒兒子判處死的圖作具有意想不到的政治意義。

在大革命的初期,大衛是羅伯斯庇爾領導的極端主義雅各賓派成員,他成為政治上活躍的藝術家的有力典範。

1792年,他當選國民大會為批准對路易十六的死刑進行表決。

1793年,作為藝術委員會委員,他實際上是法國的藝術獨裁者,並被暱稱為「刷子的羅伯斯庇爾」。

1794年,他成功廢除了皇家藝術學院,並廢除了舊政權的許多製度,以培訓藝術家並為其提供贊助。最初由Commune des Arts的機構取代了Académie,然後由一個名為大眾與共和黨藝術協會的團體所取代。

1795年,大衛失去權力後,通過系統的建立,法國研究所和法國美術學院的結合-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主導著法國的藝術生活。

作為獨裁者的這些年,大衛是一位藝術家,他經常忙於革命宣傳。他擊中了紀念獎牌,在各省建立了方尖碑,並舉行了新的政府獻給烈士的全國性節日和盛大的葬禮。他目前的一些繪畫項目從未完全完成:其中之一是未完成的約瑟夫·巴拉(Joseph Bara),這是對保皇黨槍手射擊的鼓手男孩的致敬,另一個是速寫網球場的誓言,是為了紀念 1789年第三莊園(平民)發誓不解散直到新憲法獲得通過的那一刻。

Lepeletier de Saint-Fargeau的逝世被繪畫,以紀念一個被謀殺的副手,並被大衛自己視為他最好的畫作之一,最終被摧毀。所有這些的結果是,藝術家的雅各賓派靈感主要由馬拉特之死,

1793年,被夏洛特•考迪( Charlotte Corday)謀殺革命領袖不久後繪製。這種被稱為「革命的先鋒」,通常被認為是大衛的傑作,是在古典情感的壓力下,新古典主義如何變成悲劇的現實主義的一個例子。

後來的幾年:1794-1825年

1794年,在他的朋友Robespierre被送往斷頭台之後,大衛被捕。

1794年,被判處四個月,第二年又被判處兩次。一次是被關在不舒服盧森堡宮,另一次的時間是在巴黎。他被允許繪畫,也因他的妻子(兩年前因投票贊成國王之死而與他離婚)而受到禮遇,現在他在麻煩時刻,忠心的妻子返回並與他結婚,這一次是為了他好。在他第一次入獄期間,他從窗戶上畫了他唯一的風景 - 盧森堡花園的風景。當他暫時被關押在巴黎的另一座建築中時,他完成了未完成的自畫像。

1795年,大赦後,他致力於教授與革命政治相同的能量。最終,在他之間的間隔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與拿破崙敗北滑鐵盧之戰,他負責數百名青年畫家的來自歐洲各地的培訓和灌輸,他們這些都是未來大師的中弗朗索瓦·傑拉德,安托萬-Jean Gros和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灌輸以藝術的基礎是輪廓為前提,因此它可以部分歸因於19世紀歐洲學術繪畫所特有的對繪畫的過分強調。

1815年拿破崙淪陷後,波旁王朝復辟,大衛被流放到布魯塞爾。以創作肖像畫和風景畫為生,他在布魯塞爾時創作興趣又回到古希臘和羅馬的題材上。

1825年,在布魯塞爾過世。(享年77歲)

1825年12月29日,賈克·路易·大衛的遺體,被運回巴黎,埋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