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質子-M運載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質子-M運載火箭(俄語:Протон-М,或稱為質子-M/和風-M)俄羅斯質子號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號。

質子-M與以前的質子號火箭相比作了許多改進。它使用了更先進的和風-M上面級,這種新上面級在1999年首次進行了飛行,當時前三級使用的是原有的質子-K箭體;這樣組成的火箭被稱為「質子-K/和風-M」或「質子-KM」。質子-KM可能只是代用品,因為不久就對火箭的前幾級進行了改進,使用了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箭體結構(可能主要是減輕了前三級的質量)。總共只有70%的技術是從以前的質子號中繼承的。換用新箭體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發射,將一顆銀幕-M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種火箭是目前俄羅斯從事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主力。

2007年俄羅斯又發展出了「質子-M增強型」火箭。

改進歷史

質子-M與以前的質子號火箭相比作了許多改進。它使用了更先進的和風-M上面級,這種新上面級在1999年首次進行了飛行,當時前三級使用的是原有的質子-K運載火箭箭體;這樣組成的火箭被稱為「質子-K/和風-M」或「質子-KM」。質子-KM可能只是代用品,因為不久就對火箭的前幾級進行了改進,使用了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箭體結構(可能主要是減輕了前三級的質量)。總共只有70%的技術是從以前的質子號中繼承的。換用新箭體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發射,將一顆銀幕-M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種火箭是目前俄羅斯從事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主力。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新研製了一種四級型「質子號」火箭,即「質子M」(有時使用未改進的「質子K」或「質子KM」箭體搭配「微風M」而形成的四級火箭)。它與「質子K/DM」組級的主要區別是使用了更為先進的「微風M」上面級,因此火箭也被叫做「質子M/微風M」。「質子M/微風M」全長53米,發射質量712.8噸,低軌道運載能力為22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5.5噸。

另外俄羅斯還發展了所謂「質子M」增強型,主要改進了「微風M」上面級的性能,提高了推力,改進了燃料槽,使之不宜揮發,還改用了先進的航電技術。第一級火箭發動機的推力也有所增加,通過改進第一級的燃料槽等使總質量也有所減少。「質子M」增強型在2007年7月7日進行了第一次發射,2008年8 月18日進行了第二次發射。2007年11月基礎型的「質子M」已經退役,以後發射將用「質子M」增強型。到2010年1月20日,「質子M/微風M」總共發射34次,其中發射失敗1次,部分失敗2次。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將「質子號」火箭投入國際市場,結果十分受客戶青睞。1996年4月,「質子號」運載火箭將歐洲的「阿斯特拉1F」衛星發射入軌,完成了第一次商業發射[1]。到2010年1月20日為止,「質子號」已經執行了108次商業發射任務。目前「聯盟號」和「質子號」火箭發射的次數最多,2009年,分別為11次和10次。但是「質子號」火箭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其使用的液體推進劑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有毒,一旦發射失敗,泄漏的推進劑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俄羅斯經常因火箭在發射後墜毀而與發射場地的所在國哈薩克斯坦進行交涉。近幾年來,如果「質子號」發射失敗,哈薩克斯坦就會禁止在拜科努爾發射這種火箭,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質子M/微風M的地球靜止軌道的發射過程

2007年俄羅斯又發展出了「質子-M增強型」火箭。

莫斯科時間12時37分(北京時間16時37分)運載美國通信衛星Intelsat-23的俄羅斯「質子-M」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

2017年9月28日,哈薩克斯坦境內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的一枚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在經過9個多小時飛行後,於莫斯科時間2017年9月29日將亞洲9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發射事故

2013年7月2日上午,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俄羅斯一枚質子-M運載火箭在點火升空後不到一分鐘發生偏轉並爆炸解體[2]。 2014年5月16日,俄羅斯一攜帶「快車-AM4R」通信衛星的「質子-M」火箭由於意外情況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並在大氣層中爆炸。後來被披露出火箭製造商的腐敗現象,使用了次級的材料以至於發射多次失敗。

視頻

質子-M運載火箭 相關視頻

俄羅斯質子-M號運載火箭發射過程
準備發射的質子 M運載火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