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贏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出公
別稱 秦少主、秦小主
時代 戰國
國家 秦國
身份 秦國君主
出生日期 前389年或前388年
逝世日期 前385年
在位年代 前386年—前385年
秦惠公
秦小主夫人
都城 雍城
墓葬

秦出公

秦出公 (公元前389或388年-公元前385年),又稱秦少主,嬴姓,趙氏,名不詳,秦惠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86年-前385年在位。

世本》作秦少主,《呂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趙氏。在位2年。史上又名出子。公元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時方二歲,由母親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元前385年左庶長菌改發動政變,殺出子及其母,迎靈公太子公子贏連回國。自秦厲共公(公元前477年-公元前443年在位)之後,到秦出公在位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秦國日衰。

人物生平

秦惠公十二年(公元前388年,一說十一年即公元前389年),秦出公出生。

秦出公元年(公元前386年),秦出公繼位。秦出公繼位時年幼,由其母秦小主夫人主持朝政。秦小主夫人重用宦官,賢臣心中不悅紛紛隱居,百姓憂鬱埋怨議論紛紛,流亡在魏國的秦獻公得知消息後就想返回秦國。秦獻公及其隨從來到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以東的邊塞,守將右主然不讓他們通過。秦獻公被迫前往戎族之地,自焉氏塞(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北)由菌改迎立回國。秦小主夫人派軍隊捉拿秦獻公,但軍隊在行進途中發生譁變倒向秦獻公。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獻公與譁變軍隊到達秦國首都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秦小主夫人自殺(一說被殺),秦出公被殺,母子屍體被丟進深淵(《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出公自殺,葬於雍,然出公不過三、四歲,於理不合)。秦出公死後,秦獻公正式繼位。

歷史評價

秦武公:"烈烈文公、靜公、憲公不墜於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蠻方。"

王位更替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年僅二歲的幼子秦出子即位,史稱「秦出公」。由於出子還是個穿尿不濕的小朋友,秦國的政務由出子的母親秦小主夫人處理。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既然是秦小主夫人說了算,當然要用自已的親信。她對內重用宦官,對外扶持外戚,這樣一來,秦國國勢日衰,政局不穩。賢臣君子辭官隱居,新舊貴族矛盾凸現,普通百姓怨聲載道。

秦國發生的一切,引起了秦靈公的太子嬴師隰(讀作xí)的關注。他雖身在魏國,卻想改變秦國的現狀。魏武侯得知嬴師隰要重返秦國,提出派兵護送他回國,幫助嬴師隰成為秦君。

然而嬴師隰一方面拒絕了魏武侯的提議,他明白魏武侯打算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君。另一方面派出機智善辯的親信回秦國,聯繫與秦小主夫人不和的貴族,在民間散布嬴師隰即將回國的消息,用金銀財寶結交豪傑義士,又暗中拉攏秦軍將領。經過一年的準備,公元前386年,嬴師隰帶着隨從動身返回秦國。他來到魏國邊境鄭縣(現陝西華縣),守將右主然拒絕放行。嬴師隰不得不轉道戎族的地盤迴國,在焉氏塞(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北)與左庶長菌改匯合,一起向秦都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進發。

秦小主夫人得知嬴師隰回國的消息,急忙派遣軍隊捉拿他。豈料秦軍臨陣倒戈,轉而支持嬴師隰。公元前385年,有了貴族和軍隊撐腰,嬴師隰順利到達秦都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

秦出公和秦小主夫人被殺,兩人的屍體被扔進了深溝。秦出公死後,嬴師隰登上的秦君的寶座,他就是頗有作為的秦獻公。

其實在秦國歷史上,也有一位名叫「秦出子」的秦君。公元前704年,年僅21歲的秦憲公去世。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等三人密謀廢除了秦憲公長子秦武公,另立幼子秦出子即位。這位五歲的小朋友與其說是國君,不如說是傀儡。弗忌、威壘和三父等三人把持朝政,成為秦國的權臣。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公元前698年,弗忌、威壘和三父等人謀害了秦出子,又迎回了秦武公即位。從諡號上看,這位大哥可是個厲害角色。秦武公假借討伐彭戲氏的名義,逗留在華山腳下的華陽宮,表面沉迷遊樂,暗中培植勢力。三年後,秦武公見時機成熟,以謀害秦出子的名義,將弗忌、威壘和三父等三人伏法,並夷其三族。

兩位「秦出子」年幼懵懂,未及加冠,就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可惜可嘆。

歷史評價

秦武公:"烈烈文公、靜公、憲公不墜於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蠻方。"

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人物篇之-秦出公

史籍記載

史記·秦本紀》作秦出子,原文如下:惠公卒,出子立。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1]

  1. 秦本紀第五,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