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坎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坎區位於廣東省西南,瀕臨南海湛江市政府駐地。總面積79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人(2010年)。轄南橋、中華、寸金、民主、中山、調順、沙灣、北橋8個街道。區政府駐南橋街道。

為湛江老城區。主幹道有人民大道、海濱大道、椹川大道、體育南路、軍民路、龍潮路等。古蹟寸金橋[1]、高州會館、雷陽武廟、福壽山玉佛寺、清涼寺等。

歷史沿革

秦代,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赤坎屬象郡。

漢代,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平南越,分南越為南海、合浦等九郡,設立徐聞縣,赤坎屬合浦郡徐聞縣。

南北朝時期,齊永明年間,分徐聞縣設齊康郡,轄樂康縣,赤坎屬樂康縣;梁普通五年(524年),分齊康縣地置齊康、扇沙、椹縣,赤坎歸椹縣轄。

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椹縣為椹川縣,赤坎屬椹川縣;大業三年(607年),改合州為合浦郡,分置徐聞,並椹川縣入扇沙縣,赤坎屬椹川縣。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復置椹川縣,赤坎復屬椹川縣;貞觀二年(628年),椹川、扇沙兩縣併入開皇十年設置的鐵杷縣(今遂溪縣),赤坎歸鐵杷縣轄;天寶二年(743年),鐵杷縣更名遂溪縣,赤坎屬遂溪縣轄。

宋朝,開寶五年(972年),撤銷遂溪、徐聞縣,其地併入海康縣,赤坎即歸雷州軍海康縣轄;紹興十九年(1149年),復置遂溪縣,赤坎復屬遂溪縣轄。

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雷州軍為雷州路,領海康、遂溪、徐聞縣,赤坎歸屬雷州路遂溪縣;至正十五年(1355年),遂溪縣地大震,麥伏來、張子三等率眾起事,破郡占縣,遂溪縣為所占;至正十九年(1359年),化州樞密院同僉羅福領兵平定。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征南將軍廖永忠攻占廣東,改雷州路為雷州府,赤坎隸屬雷州府遂溪縣。

清代,順治十三年(1656年),頒布了《禁海令》,至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屢次「海禁」、「遷界」,赤坎埠幾近廢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宣布「開海貿易」,赤坎埠等10個港口設立貿易口岸;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批准《廣州灣租借條約》,租期99年。從此,赤坎淪為法租借地,被劃為廣州灣「四區」之一;宣統三年(1911年),廣州灣頒布《東法總督改組廣州灣行政及司法之命令》,廢除區制,採用「代表制」;廢麻斜市,設西營、赤坎市,赤坎市長由法人擔任。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軍攻占赤坎。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政府成立湛江市國民政府,同時成立赤坎區公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11月,赤坎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派出機構)成立;1953年9月,湛江市撤銷中共赤坎區委和區政府,把東山、調順、百姓3個鄉劃歸湛江市潮滿區管轄;撤銷中山、海萍兩個行政街辦事處,成立赤坎中心街道辦事處;1958年1月,湛江市人民委員會設赤坎辦事處;1983年9月1日,湛江實行地市合併,赤坎區為市轄區,按正縣級建制設置辦事機構;1984年,赤坎區升格為湛江市轄縣級區。

赤坎為湛江老城區,形成於南宋,初為小頭,逐步發展為城區。

1996年,赤坎區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18.7萬人。轄8個街道:民主街道、寸金街道、中華街道、中山街道、北橋街道、南橋街道、沙灣街道、調順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赤坎區總人口225997人,其中:中華街道33127人,寸金街道56581人,民主街道56992人,中山街道6626人,調順街道8361人,沙灣街道13063人,南橋街道35428人,北橋街道15819人。

2002年,赤坎區轄中華、寸金、民主、中山、調順、沙灣、南橋、北橋8個街道、47個居委會

2005年末,赤坎區轄中華、寸金、民主、中山、調順、沙灣、南橋、北橋、泉莊9個街道

2009年末,赤坎區面積79平方千米,轄8個街道:中華街道、寸金街道、民主街道、中山街道、沙灣街道、調順街道、南橋街道、北橋街道,共有25個社區、1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霞赤六路。

視頻

赤坎區 相關視頻

赤坎區旅遊宣傳片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重走湛江市赤坎區紅色革命舊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