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霄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霄行》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赤霄行》是由杜甫所作的唐詩,詩成後,拈中間赤霄為題。鶴曰:此與《莫相疑行》同是永泰元年作。

詩成後,拈中間赤霄為題。鶴曰:此與《莫相疑行》同是永泰元年作。

此詩,亦慨嘆世情之意。孔雀、飛燕,借鳥自喻。皇孫、鮑莊,引古自方。末見自負者大,故犯而不校。依兩韻分兩段。孔雀被觸,一事四句。飛燕見嚇,一事兩句。皇孫、鮑莊,一事一句。文法錯綜入古。《杜臆》:名垂萬年,寧紀細故,此申明不爭好惡之意。申涵光曰:《赤霄行》胸中有一段說不出之苦,故篇中皆作借形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赤霄行[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杜甫

作品題材;詩

作品原文

《赤霄行》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飲寒泉逢牴觸。

赤霄懸圃須往來,翠尾金花不辭辱。

江中淘河嚇飛燕,銜泥卻落羞華屋。

皇孫猶曾蓮勺困,衛莊見貶傷其足。

老翁慎莫怪少年,葛亮貴和書有篇。

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作品注釋

①《博物志》:孔雀尾多變色,或紅或黃,如雲霞無定,人采其尾,有金翠,始生三年尚小,五年而後成,初春乃生,四月後凋與花蕊俱榮衰。《嶺南異物志》:交趾郡入網捕孔雀,采其金翠尾,裝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為方物,雲生取則金翠之色不減。晉左九嬪《孔雀賦》:擢翠尾之修莖。金花,尾上之色。《易》:"寒泉之食。"《文子》:"兕牛之動以觗觸。"《楚辭》:"載赤霄而凌太清。"玄圃,在崑崙山上。

②《爾雅》:"鵜、鴮鸅。"注:"今之鵜鶘也。好群飛,入水食魚,故名鴮鸅,俗呼為淘河。"《莊子》:"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注:"嚇,怒而拒物聲。"趙曰:燕從江上來,淘河疑其銜魚,故嚇之。③古詩:"生存華屋處。"

④《漢·宣帝紀》:帝初為皇曾孫,喜遊俠,常困於蓮勺鹵中。如淳曰:"為人所困辱也。蓮勺縣,有鹽池,縱廣十餘里,鄉人名為鹵中。蓮音輦。"【錢箋】《元和郡縣誌》:下邦縣東二十三里,有蓮勺故城。

⑤《左傳》:齊國子相靈公以會,高鮑處守。及還,盂子訴之曰:"高鮑將不納君。"秋刖鮑牽而逐高無咎。仲尼曰:"鮑莊子之智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⑥《諸葛亮傳》:陳壽所上《諸葛亮集》目錄,凡二十四篇,《貴和》第十⑦《漢·文帝紀》:"捐細故。"注:"小事也。"阮籍《詠懷》:"細故何足慮,高度跨一世。"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視頻

詩聖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謎

千秋史話:詩聖杜甫

參考資料

  1. 《赤霄行》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