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康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康妮(英語:Typhoon Kong-rey,國際編號:18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02018,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Queenie)是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1]。「康妮」由柬埔寨提供,指柬埔寨民間傳說中一位漂亮少女,亦是一個山名 。康妮的命名標誌着該年風季成為1994年以來,1月到9月形成最多命名熱帶氣旋的風季,共達25個。

氣象歷史

9月25日,一個低壓區在波納佩島附近海域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4W。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系統評級為「低」,並在隔日將此系統的評級升為「中」,同時指出該系統附近的海面溫度為攝氏29至30度,利於熱帶氣旋發展。9月27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升為「高」,同時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9月28日上午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系統升格為熱帶低壓,給予編號30W。

該系統之後遇到的垂直風切變減少,強度開始增強,並穩定朝西偏北移動。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發出烈風警告,表示系統可在1日內加強為熱帶風暴。此時多個數值預報顯示未來的路徑不確定性較高,各國的預測路徑東至日本四國,西至台灣北部。9月29日上午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編號1825,並命名為康妮。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台灣中央氣象局在下午2時分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和輕度颱風。

獲得命名後,康妮開始快速增強,低層環流中心的對流逐漸完整。康妮在9月30日凌晨1時45分進入香港天文台責任範圍,該部門把康妮的強度評定為熱帶風暴。同日凌晨2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國家氣象中心在上午5時跟隨,而香港天文台在6小時後亦作出此升格。其後康妮逐漸形成中心密集雲團,打開往赤道與北極流出通道。上午11時50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中央氣象局分別將其升格為颱風和中度颱風,下午5時,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香港天文台亦在晚上8時將其升格為颱風,之後繼續增強,10月1日凌晨2時,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颱風,3小時後香港天文台跟隨,下午5時,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3小時後香港天文台跟隨。不久,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強烈颱風。 10月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中心風速上調至140節(每小時260千米),代表康妮是繼瑪莉亞、飛燕、山竹、潭美後年內第5個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第五級強度的颱風,更是第六個達到日本氣象廳所評定的「猛烈」級別的颱風,也是第六個達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所評定的「超級颱風」級別的颱風。

當晚康妮出現雙眼牆結構,加上移入海洋含熱量較低的區域,其強度開始下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中央氣象局在10月3日上午8時分別將其降格為颱風和中度颱風,香港天文台亦在同日晚上10時將其降格為強颱風,更在6小時後將其降格為颱風。但國家氣象中心到翌日(4日)上午5時才將其降格為強颱風,時間上明顯滯後。康妮在當日穿越台灣以東海域,該區的海水能量在潭美滯停期間大量消耗,水溫跌至低於攝氏26度,未能維持熱帶氣旋發展,其強度持續減弱[2]。國家氣象中心在下午2時將其降格為颱風。從衛星雲圖上可見康妮失去大部分深層對流,只剩下東面環流仍有少量對流。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晚上8時率先把康妮降格為熱帶風暴。

康妮在10月5日轉向北偏東移動,大致上維持強度,並穿越東海。翌日(6日)凌晨3至4時左右在濟州島以東近海掠過。受韓國地形影響,康妮稍為減弱。日本氣象廳、國家氣象中心和中央氣象局在上午8時分別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輕度颱風。上午8時50分,韓國氣象廳表示康妮在韓國慶尚南道統營市登陸,登陸時的10分鐘持續風速為每秒32米(每小時115千米),而國家氣象中心則表示康妮在10分鐘前已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陸。上午10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7日,日本氣象廳認為康妮已轉化為溫帶氣旋

事後調整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19年10月發表的最佳路徑中,將其巔峰上調至150節(約280千米/每小時)。

視頻

超強颱風康妮 相關視頻

兩岸名稱大不同,颱風「康妮」在台灣省變成這個
颱風「康妮」大轉彎再次日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