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福雷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福雷斯特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超強颱風福雷斯特(英語:Typhoon Forrest,國際編號:83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1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命名:Ising)是1983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第11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佛瑞特在日本又被稱為昭和五十八年颱風第十號,是當年最強颱風(日本氣象台評價最低氣壓僅885百帕,唯根據高空探測,其最低氣壓應低至876百帕),也是西北太平洋增強最快的颱風,其紀錄至今未破。佛瑞特最後於9月28日在日本九州登陸,並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挾帶暴雨,其所帶來的破壞不小,至少有21人因而罹難[1]

發展過程

9月19日,一個熱帶擾動關島之西南幾百英里的海面上形成。翌日即增強為熱帶低壓,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為11W,之後很快便增強為熱帶風暴,命名為佛瑞特。9月22日,它達致颱風的強度,並發展出風眼[2]。9月23日,它開始作爆發性增強,迅速增強成五級颱風,其中心氣壓在24小時之內從975百帕斯卡急降至885百帕斯卡,最高風速在一日內也從75英里每小時(121千米每小時)飆升至173英里每小時(278千米每小時)。可是五級颱風的強度並不是維持很久,佛瑞特早在9月27日吹襲沖繩之前已經減弱為四級颱風,及後在浙江省以東海面繼續減弱和轉向東北偏東,朝日本方向吹襲。最後於9月28日登陸九州,翌日消散。

影響

台灣

中央氣象局曾於9月23日21時10分為佛瑞特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到27日4時半解除。佛瑞特未曾登陸台灣本島,所帶來的災情相當輕微。根據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總雨量分布圖,在9月24日至26日期間,台北市陽明山的竹子湖測得最高雨量為171.8毫米。除了竹子湖及陽明山鞍部氣象站(75.6毫米),台灣其餘各鄉鎮都測得少於50毫米雨量。佛瑞特也為台灣離島帶來強風。彭佳嶼是測得最高持續風速和最高陣風風速的地方,分別為逾20米每秒和逾30米每秒。

日本

佛瑞特於9月27日吹襲沖繩縣,伴隨而來的一股龍捲風曾襲擊因扎島,有26間房屋受到破壞、26人受傷。佛瑞特之後向西北移動,穿越琉球群島,嘉手納空軍基地曾測得陣風達74節(137公里每小時)。

佛瑞特也為日本全國帶來豪雨,造成廣泛洪澇和泥石流。至少有21人喪命、17人失蹤、86人受傷、約46,000間房屋被泥水淹浸。東京也測得約20英寸(510毫米)的雨量。在愛知縣名古屋市,有五名兒童在放學步行歸家途中被洪水沖走,當中四名被尋回並確認死亡,餘下一名五歲兒童則失蹤。另外在兵庫縣西宮市,有12個建築工人被大雨引發的泥石流沖走,當中四名工人獲救,其餘八名則失蹤。而在靜岡縣靜岡市,三名高速公路工人被泥石流沖落附近的西河,警察和志願者幾日內沿河尋找他們,不果。總而言之,風暴給日本造成相當大的破壞。

視頻

超強颱風福雷斯特 相關視頻

台灣經經歷17級颱風現場,見證大自然威力的可怕
實拍強風暴襲日本 瞬時風速超颱風強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