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艾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艾雲(英語:Typhoon Ivan,國際編號:972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arsing)是一個強勁的熱帶氣旋,它與另一個強度相當熱帶氣旋:超強颱風鍾茵並存。艾雲的前身是一個於10月13日形成的熱帶擾動。艾雲逐漸向西偏北方向移動,並加強為一颱風。10月15日,艾雲迅速增強,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1]分類下的5級颱風。10月17日,艾雲達到其巔峰強度295 km/h (185 mph),其最低氣壓降至905百帕。不久,艾雲逐漸靠近菲律賓群島並開始減弱。10月20日,艾雲以220 km/h的風速登陸呂宋島北部。隨後艾雲轉向東北,並於10月25日轉化為溫帶氣旋,再於第二天消散。

氣象歷史

超強颱風艾雲的前身是一個靠近赤道熱帶擾動。當時有兩道赤道槽,一道在北半球,一道在南半球,並由此發展出三個低壓區。10月8日,位於南半球的低壓區發展為熱帶氣旋露西。兩個位於北半球的低壓區穩定地向西移動,位置靠東的低壓區發展為超強颱風鍾茵,位置靠西的低壓區發展為超強颱風艾雲。系統一開始位於缺乏對流的位置,所以組織緩慢。隨後,系統逐漸發展。10月1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現了它的低層環流中心,並於第二天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系統首先以33千米/小時的速度快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動。10月13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第一報,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27W。不久,日本氣象廳也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0月13日晚,系統發展出了螺旋雨帶。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該熱帶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雲。第二天,日本氣象廳也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10月14日,艾雲在關島以南約100千米處略過,並持續增強。幾小時後,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在24小時內,艾雲的風速由120千米/小時陡增至270千米/小時,成為當年第8個五級颱風。10月17日,艾雲達到其巔峰強度,風速達到295千米/小時,氣壓降至905百帕。但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它的氣壓為872百帕,令它與颱風蓋伊颱風安琪拉、超強颱風鍾茵、颱風祈輔並列為全球第二強熱帶氣旋。

隨着超強颱風鍾茵的逐漸接近,數值預報預測艾雲會在靠近菲律賓群島前再度轉向。但是,艾雲維持西進路線,直到登陸後才開始轉向。艾雲開始減弱並放慢移速。10月20日,艾雲以220km/hr的風速登陸呂宋島最北端。進入呂宋海峽後,艾雲轉向東偏北方向移動並減弱為一熱帶風暴。10月22日,艾雲在向東北方向加速之前再次短暫地加強為颱風。隨後艾雲持續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10月24日發出最後警報。日本氣象廳則繼續觀測該系統,並於第二天轉化為溫帶氣旋[2],其殘餘雲繫於10月26日消散。

視頻

超強颱風艾雲 相關視頻

「利奇馬」颱風登陸,17級超強風力,掀起狂風巨浪!
一個月遭遇兩次超強颱風,已造成27人死亡,電線杆被連根拔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