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逃走的雪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逃走的雪人》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故事內容

月亮出來了,唧唧喳喳的小鳥回巢了;蹦蹦跳跳的小兔回洞了;飛來蹦去的小雞回窩了……

「安靜真好,孤獨真好!」小雪人望着天空中眨着眼的小星星,覺得一切都好極了。

不過,他一想起白天的事情,又開始生氣了。

「那隻小烏鴉最討厭了,嘰嘰呱呱地瞎唱,把唾沫都濺到我的小格子圍巾上了。」雪人不停地用手抹着他的圍巾。「那隻小麻雀最髒了,飛到我的肩膀上,還拉了一粒小巴巴。現在還有點臭臭的。」小雪人吸了一下鼻子,在左肩膀上扯了一小塊雪下來。

「小兔子最鬧了,把我的小紅辣椒鼻子扯了又扯,這會兒還有點疼呢。」小雪人輕輕地抹了一下翹翹的小鼻子。「明天,那些討厭的傢伙還會圍在我身邊吵吵鬧鬧的,我想,我還是離開這兒吧。」小雪人想。

但是,他從來沒走過路,剛一抬腳,就「撲」地一聲倒在地上了。「哎呦,好疼。」小雪人好一會兒才爬起來。「沒關係,疼一點沒關係的,我一定要在天亮以前逃離這個地方。」小雪人一邊說,一邊又邁開了腳步。

天很快就亮了,雪地上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可是大夥發現小雪人不見了。

小雪人去哪兒啦?他會不會走丟呢?會不會遇上壞蛋呢?會不會摔跤呢?

烏鴉麻雀和兔子都嚷嚷開了。

吵鬧聲傳到了躲在不遠處小屋……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逃走的雪人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