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鄢姓源流單純,一支出自妘姓,以國名、居住地為氏;一支得姓始祖:求言。相傳帝顓頊的元孫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名求言,封在鄶國,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北的一地,當地居民時稱會人。現主要分布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帶。一支源於秦滅燕國;時期燕孝王幼侄乾公易姓鄢,始於晉陽汾河之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鄢姓

郡望; 太原郡

堂號; 太原堂

名人; 鄢發、鄢懋卿

歷史典故; 鄭伯克段於鄢

基本介紹

鄢[鄢、傿,讀音作yān(ㄧㄢ)]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妘姓,出自遠古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第四子求言,屬於以國名為氏。相傳帝顓項的玄孫名陸終,生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求言。在夏王朝時期,求言的後人被封在鄶(今河南新鄭西北部),當時其族人被稱作鄶人,建有鄶國,國君稱"鄶侯"。到了殷商末期,鄶侯率領族人參加了周武王姬發的滅商戰役,因此在西周初期,鄶侯被周武王重新封在比原鄶國更南部的鄢地(今河南鄢陵),晉升為侯爵,時稱"鄢侯",他重新建立了鄢國,一般史書稱其為"鄢君",但魯國太史左丘明在《春秋左氏傳》中仍記載其為"會國"。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二年(鄭武公姬滑突二年,公元前769年),鄢國被東遷而來急於擴充地盤、穩固國體的鄭武公率軍吞滅,其地成為鄭國的鄢邑,史書記載這個過程為"鄭滅鄶"。

鄢國滅亡後,在鄢君的後裔子孫以及國人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鄢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鄢氏正宗。鄢陵地區以盛產臘梅著稱,為國寶四花之一。

源流二

源於伊祁氏,出自遠古堯帝後裔岩,屬於帝王賜姓為氏。該支鄢氏源於堯帝之後,有一個人名叫"岩",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勇士。在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鄭莊公姬寤生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著名的"鄭攻周之戰"中,因岩曾竭力輔佐鄭莊公在擊敗周王室軍隊時戰功顯赫,鄭莊公特按其名"岩"之諧音賜姓為"鄢",稱鄢岩,並封賞其居於故鄢國之地鄢邑。鄢岩死後,就殯葬於鄢邑,故而後來的史家將鄢邑稱作"鄢陵",即今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境內。

在鄢岩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帝王賜姓相傳,皆稱鄢氏,世代相傳至今。由於該支鄢氏是由鄭莊公所賜,邑地又為鄭莊公所封,故源其宗為"鄭邑氏"。該支鄢氏族人自秦、漢以後世代居於四川北部地區,故自謂"川北鄭邑氏鄢氏族裔"。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召公奭之後裔,出自遠古顓頊帝後裔祝融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西漢文帝時,鄢希巽"易燕為鄢",為鄢姓來源提供了另一種源流。據文獻《范陽鄢氏重修族譜·安州城伋公世系·一世祖燕伋公》中的記載:"鄢希巽公為燕伋公卅五世孫"。該譜書中所記載的"安州城燕伋公",就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弟子中排名在第十四位的的燕伋。燕伋,字子思,為燕山人,即今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縣城西關水溝鎮燕家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之一。燕伋一生有三次赴魯國跟隨孔子學習,共有十七年。業就歸里後,他在千陽西關裴家台設教授徒,傳播孔子思想。在設教期間,燕伋因非常思念恩師孔子,便每日去學堂的後面登高望遠,他嫌立足不夠高,看得不夠遠,便每天都用衣襟撩土墊足,日復一日持續了十八年,日積月累,在其立足之處形成了一座高達十米、底徑三十來米的巨大土台,史稱其為"燕伋望魯台",被後世人們尊稱為"中華尊師第一台"。據歷史文獻《鄢氏流源總世傳·希巽公世傳》中的記載:鄢希巽,本名燕希巽,字德鳳,為子思的第三十五世孫。文獻記載他身高七尺有奇,才識深沉,精通太公陰符及黃石三略。在西漢文帝執政時期,太傅賈誼推薦燕希巽於朝,領兵出擊匈奴有大功,以是承恩賜姓氏錫嘉名,並拜為太原將軍,從此改稱鄢希巽。鄢希巽的大兒子子名叫鄢南雲,字景祥,其性聰敏,精通韜略,在漢元狩中期拜武職,亦繼承父親之業,領兵攻擊匈奴,一直打過焉支山、祁連山,皆獲大捷,蒙恩置邵,賜爵為鄢陵侯。

在鄢希巽、鄢南雲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帝王賜姓相傳,皆稱鄢氏。該支鄢氏族人早期居於江西吉水地區,後有遷至台灣省高雄市,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高陽氏,出自遠古顓頊帝後裔祝融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遠古火正祝融氏的後裔子孫,有在西周初期被封在宜城(今湖北宜城)者,建有羅國。羅國在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熊通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國發動的"攻羅、鄢之戰"中遭受沉重打擊後,即一蹶不振,基本上已無力再與強大的楚國對抗。到了周莊王姬佗七年(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羅國最終被楚國所滅。楚武王隨後於故羅國之地另置了一個鄢邑,安置依附於楚國的原鄢國貴族及其族人,因稱鄢國,是楚國的傀儡國。

當時的羅國殘餘貴族被迫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流域(今湖北枝江),至東周末期又南遷至湖南長沙地區,之後以故國名為姓氏,稱羅氏;而留居在新鄢國的原羅國人則成為了鄢國之民,其中後來有以國名為姓氏者,亦稱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鄢縣尹,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鄢國被鄭國所滅,之後鄢國成為鄭國的附庸國。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熊通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武王發動了著名的"攻羅、鄢之戰",附庸於鄭國的鄢國被強悍的楚國所吞併,其地被設置為楚國的鄢縣。

源流六

源於地名,楚國有個貴族大夫擔任了鄢縣令尹,負責管理鄢縣之地,時稱其為鄢將師,在他的後裔子孫中,即有以先祖管轄之地名為姓氏者,亦稱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完顏部,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完顏氏,以部為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大金國之後,成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謂之為"王甲部",滿語為WanggiyaHala,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西南部地區)、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流域)、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有蒙古氏、錫伯族以為姓氏,其實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清朝中葉以後,完顏氏族人多冠漢姓為鄢氏、汪氏、王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鄢札氏,滿語為Yangia Hala,原為女真鄢札氏部落,世居長白山區,後在明朝末期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時,在長白山區頑強對抗了一年多,終因勢孤力單而歸降後金政權,該部族長被佟·努爾哈赤敕封為將軍,其後代直到清乾隆年間皆駐守在吉林地區,以原部落名稱首音的諧音漢字改冠漢姓為鄢氏,今子孫後代大多仍在吉林省境內。

源流八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鄢氏,出自歷史上的西域民族,在宋朝時期有改為漢姓鄢氏者,其源紛說不一,因此詳實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今寧夏、雲南這兩地多有回族鄢氏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

求言。相傳帝顓頊的元孫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名求言,封在鄶國,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北的一地,當地居名時稱會人。會人中有後代在西周時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縣北),建立鄢國。春秋時鄢國被鄭國滅掉,鄢君的子孫仍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鄢氏。

各支始祖

鄢燧武:號邵南,生唐憲宗元和丙戍年正月十六日辰時。幼失父母,好學篤志,抱雄才大略,不較小節。唐垂拱初拜潭州節度使,以軍功轉湖南節度使尋升安武公。嶺南蠻叛,鄢燧武奉詔討平之。歸過清江鎮時遂隠於洪州。唐宣宗念其不置詔征不起,尋封安武王,其時鄢燧武已薨。唐大中年間,再表其門日大德,敕封福惠真人。夫人余氏同葬於鎮之凌雲峰。是為洪州(今江西南昌)鄢氏始祖。

鄢榮泰:鄢燧武第五世孫,公元927年7月19日生,來自湖南循州龍潭九曲巷,後裔子孫分布于吉水燕坊、丁江、螺田鄢家、白沙城上(螽斯堂)、烏江石獅頭、興國鄢屋、方太圩、吉安北門、泰和冠朝社下文水(敷德堂)等地。是為江西吉水北溪、湖北天門、湖南華容鄢氏始祖。

鄢希禹:博通五經,朝庭三征而不就,攜妻子居江西豐城黃金灘。至十四世克文,明成化間訪游荊楚,圍湖造田,名曰荷花垸(今屬監利汴河鎮),尊為監利、沔陽、華容等地始祖。1948年,因堤垸失修,荷花垸潰口,三十一世列文率家人遷居華容楊林所,以漁樵為生,現人丁分居城關、插旗、江洲、集成等地。

鄢行干:生叔麟、本聰,生興、軾、珠,分南北中三分,南分所在地鄢港(今湖北江陵)、譚彩剅(今湖北江陵)屬江陵縣秦市鄉,位於洪(今湖北洪湖)、沙(今湖北沙市)公路中段,西接普濟(今湖北江陵),下通監利(今湖北監利),南分還包括石首市(湖北)繡林。中分包括鄢公堂(今湖北江陵沙崗公議村八組)、鄢家凹(今湖北江陵沙崗公議村九組)、香草湖(今湖北江陵)、江家岸、鄢家河、斗笠灣。北分包括蓮花堤(今湖北江陵)、落水洞(今湖北建始縣紅岩寺鎮)、咸池壩(今湖北建始縣紅岩寺鎮)、塘壩子村(今湖北建始縣高坪鎮)。是為湖北江陵、監利、公安鄢氏始祖。

鄢樂媚:隨漢高祖起兵,食采鄢陵縣。傳五世孫鄢燧文遷福建;鄢燧武遷江西清江樟樹鎮。鄢燧武之裔十世鄢曜,居豐城白馬泉塘,鄢曜居豐城金盆,鄢曜魒居北湖白富。裔十八世鄢九震、鄢繼仿、鄢繼傑兄弟三人遷楚南龍陽(今湖南漢壽)羅家沖馬頭山,又遷五寶山,分遷石板灘、蒼港。鄢魒裔二十五世鄢開源,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江西豐城遷居湖南益陽。鄢開源生鄢導干、鄢導經,鄢導干生鄢盈基、鄢盈寶,鄢盈基遷清泉縣八方,鄢盈寶生鄢公祿,明萬曆間遷湘潭十七總錢家塘鄢家巷柞樹園、烏石鄢家沖,又分遷劍峰等處。導經生四子:鄢盈槐、鄢盈棟遷益陽;鄢盈林子鄢致民,遷沅江;鄢盈梓遷桃源、武陵。是為湖南湘潭鄢氏。

鄢箕輝、鄢仲澄、鄢寶廷、鄢邦政、鄢曜魁:鄢燧武后嗣。鄢曜魁生鄢元興、鄢元世、鄢元盛、鄢元偉,傳至鄢季叔,生鄢德山、鄢關山、鄢靜山。鄢關山生鄢永英,鄢永英生鄢和厚,為大房祖。鄢德山生鄢朝英、鄢邦英、鄢國英,鄢邦英生鄢和政、鄢和制,鄢和政為二房祖,鄢和制為四房祖。鄢朝英生鄢和貴,為三房祖。鄢國英生鄢和遜,為五房祖。鄢和貴傳至鄢艮、鄢覽,兄弟徙居益陽汾湖洲灣塘西林。是為湖南益陽鄢氏始祖。

鄢超:超公,字拔羣,其先世與鄭同系,於五代周時為驃騎將軍,有戰功封開封府鄢陵縣侯,後遂以鄢為姓。周世宗封超公為鄢陵侯誥:「誥曰 天運善轉 有廢必興 臣職從王 有功必賞 明良共樂 干城之寄 太平益思 戰亂之才 茲爾臣超 智能獻策 志可同仇 奏捷兩河 提兵一萬 賈汗馬勁 力施匡國 勤勞禮從 優典不限 驃騎官銜 品晉榮封 用錫鄢陵侯爵 尚其欽哉 無忽」。妣陳氏,生二子。長子鄢雲,朱太祖時承襲父職。次子鄢谷,隱逸不仕,居深山,世號谷先生。

遷徙分布

鄢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亦名列第三百四十位。鄢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鄢氏家族,是來自西周初的鄢國,他們的得姓源流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鄢氏是由周朝時期以國為氏而得姓,他們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鄢陵縣。根據史籍記載,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叫求言,封在鄶國,又稱會人,會人的後裔,西周時封於鄢,春秋時被鄭國所滅,子孫以鄢為氏。有關鄢氏早期活動的情形,古籍上很少記述。但鄢姓的人物,在上古、中古時代都沒有見記載於史書的,直到明朝,一下子出了好幾個名人,如鄢高、鄢桂枝、鄢鼎臣等,都是著名的好官。鄢姓望居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太原郡(秦置,漢為太原國,後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鄢姓還有一支流源,現寧夏涇源縣惠台鄉,大約有佰來戶人家,據悉在1871~1875年間從今陝西省彬縣某地因戰亂來此,此地代表人物鄢正國(約1980年左右任寧夏涇源縣縣長)。在遼寧省新民市、內蒙古牙克石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山東省青島市、新疆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庫爾勒地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地區等地也有常住鄢姓居民。此外,在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今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湖北省的恩施市、宜昌市、仙桃市、監利縣、鄂州市、天門市、鍾祥市、紅安縣、老河口市、房縣、黃岡市黃梅縣,河南省的駐馬店市正陽縣、南陽市鎮平縣、桐柏縣、信陽市、扶溝縣、光山縣,湖南省的常德市鼎城區、臨澧縣、新化縣、衡陽市、邵陽市新寧縣橫橋村,河北省的南皮縣、滄州市,山東省的鄒平縣、泰安市、濰坊市、威海市、乳山市,江西省的萬安縣、贛州市、吉安市、吉水縣、豐城縣、寧都市、廣豐縣、上饒縣、興國縣、臨川縣、高安市、渝水縣,福建省的三明市建寧縣、福州市永泰縣,安徽省的合肥市、望江縣、懷遠市、蕪湖市、東至縣,遼寧省的瀋陽市新民縣,四川省的巴中市、井研縣、樂山市、瀘州市、合江縣、簡陽市、營山縣,汶川縣,都江堰,重慶市的九龍坡區、梁平縣、大足縣,浙江省的建德市、湖州市、武義市、麗水市慶元縣,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涇源縣,台灣省的高雄市、台中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來賓縣,陝西省的漢中市、安康市,貴州省的遵義市、甕安縣,雲南省的昭通市、鎮雄市,黑龍江省的雙鴨山市,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日本等地,均有鄢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范陽郡:唐幽州范陽郡,本涿郡,天寶元年(742年)改置。治薊縣(今北京市城西南)。又為方鎮名,本為幽州節度使,天寶元年亦改為范陽。寶應元年(762年)改幽州節度使,併兼盧龍節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陽縣(原涿縣,唐改)。大曆四年(769年),與固安等縣撲克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陽縣為治所。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范陽堂:以望立堂。

悠遠堂:資料有待補充。

聚慶堂:資料有待補充。

永慶堂:資料有待補充。

振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言遠堂:資料有待補充。

崇本堂:資料有待補充。

千秋堂:資料有待補充。

興順堂:資料有待補充。

懷義堂:資料有待補充。

家譜文獻

湖南湘潭鄢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三修鉛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益陽鄢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四川川北鄭邑氏鄢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花叢鎮。

字輩排行

江西豐城泉港鄢氏字輩:"燧輝仲廷政曜德宏名閏禮仁彥文紹和雲茂大安守孟子雯方世慶啟元映儒明顯揚邦治國輔佐良純靜徽音遠皇恩道範長綿延家聲振克敬永隆昌"。

江西豐城尚莊鄢氏字輩:"金登門顯揚洪範定成章光祖資其德開祥起善良育全方見貴"。

江西豐城鄢氏一支字輩:"趙祖禮敬長奇功千古賢偉計萬年方"。

江西鄢家坊鄢氏一支字輩:"國鳳大曰紹啟祥寶和昌惠吉"。

江西鄢家坊鄢氏一支字輩:"如鴻飛騰定國安邦昌惠吉"。

江西贛州鄢氏字輩:"金春士懋佳永傳先紹遠丕揚日月漢吉"。

江西吉安鄢氏字輩:"雲士嘉承光大宗世楊名顯新忠"。

江西折桂鄢氏字輩:"毓才仁鍚昌定發興"。

江西吉水鄢氏字輩:"先德清泰文明耀儒雅振"。

江西七星凹鄢氏字輩:"興仁宗義禮智信振家"。

江西萬安鄢氏字輩:"培品欽俊……"

江西上饒鄢氏字輩:"萬善全於慶由(油)……"

江西合水派、石獅頭派鄢氏字輩:"洪運接□財征寶"。

江西聚慶堂、永慶堂鄢氏字輩:"明元廷日祥定開洪運先紹"。

江西鄢氏一支字輩:"德學同遵崇興賢定作宗永遠豐存繪光武紀昌龍"。

江西鄢氏一支字輩:"上承樂肇福蕙傳芳維嗣忠義繁衍綿長"。

四川巴中鄢氏字輩:"長法永興盛明"。

四川瀘州、合江鄢氏字輩:"祭登京新世國毓士光昭克紹書香永名傳萬善高"。

四川簡陽鄢氏字輩(現居汶川映秀都江堰一帶):"世可守宏重申國先正文永定章成燦榮華戰瑞昌。"

四川簡陽鄢氏字輩:"維先碧德紫富貴定發家"

涼山冕寧縣一支:弘九如正應國文(謂)朝。啟君成良德,懷玉紹志文,(先祖排定)忠新光耀祖,澤東聖賢臣。(後續增加)

涼山鹽源縣、冕寧先鋒鄉一支:仕大炳洪文,德太有興開(先祖排定)。前程錦繡,福祿永存(後續增加)。

涼山普格、寧南、會東縣一支:祖玉方成美,禎祥定盛科,安耀光東勝,和永世忠學,國正興應遠,文開德有宗,明清天朝仲,萬代顯華榮。(和雲南巧家的是一支。)

西昌禮州一支:應聲正國建明,樹光章奎德玉。

攀枝花米易(丙谷鎮)一支:國正(子)興(明)應(友、永)遠,文開德有宗

涼山會理、德昌(老碾鄉)一支字派:正大光明 永遠成宗 世代興榮 邦在朝庭

涼山雷波、雲南永善一支:先萬有大清 世代榮得星 天結彩玉竹 福祿祐崇禎

重慶九龍坡鄢氏字輩:"明蕭文奎玉德哨華光宗仁義理智信福壽永昌隆"。

重慶梁平鄢氏字輩:"宗正承啟大文朝廷永遠昌隆家振洪開安定邦國長發其祥"。

重慶鄢氏一支字輩:"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

湖北恩施鄢氏字輩:"輝仲廷政曜昌秉敏子文里伯志大仕可賢孟德成宏時景和吉家咸聚豐道澤高廣盛楚書維善同希賢興隆本發業美克松敦厚必睦孝修齊貴恩功"。

湖北天門、鍾祥鄢氏字輩:"國知至天元洪烈來盛(聖)奉先思(師)孝"。

湖北紅安鄢氏字輩:應祚永延安世泰 本宗發達吉祥亨 德文啟佑芳名顯 昭穆和怡遠有興。

湖南新化鄢氏字輩:"世澤承周大宗功自漢隆"。

湖南衡陽鄢氏字輩:"必政榮詩君萬代永興隆一定安邦國紹熏華祖宗入道先刻志立德在城鎮休齊與治平大學調木順"。

湖南華容鄢氏字輩:"真君應國家修正誠知致天元洪烈來盛奉先思孝繼述維良作德錫慶為善克昌尊經樂道敦本立方文遠蔚起世澤延長"。

湖南湘潭鄢氏字輩:"公秀正奇昆世裔廣昌明紹起文光顯永遠慶宗宏蘭桂騰芳茂麟螽英蔚生丕承昭穆序萬代繼興榮"。

山東鄒平鄢氏字輩:"桂□雲良昌洪郢清明大盛承守宗德榮慶國恩繼緒萬景允毓鴻春"。

山東濰坊鄢氏字輩:"泰岳梁莫柱肇祖禮敬長"。

四川營山鄢氏字輩:"世澤承周大宗功代盛傳嗣昌隆益遠"。

浙江湖州鄢氏字輩:"承澤國志懋本思學明光崇厚"。

遼寧新民鄢氏字輩:"成義興周士啟玉廣齡景如德常守國昭明繼永良嘉廷榮久有維文自吉祥顯俊鴻錫福積善萬年芳"。

福建永泰鄢氏字輩:"子可體則秉禮行仁繼(桂)世為職天必汝昌永顯家國"。

鄢氏一支字輩:"宏仁興正國干忠德禎祥禮義傳富貴榮華詩文章"。

浙江慶元鄢氏字輩:"士子以榮登,萬善全餘慶,由來祥瑞呈,學能崇道蘊,自可振鴻名,積厚英華發,飛騰定有聲,根深枝葉茂"。

貴州畢節一支鄢氏字輩:"世朝邑大 文武全才 光宗守祖 永安定貴"

安徽望江鄢氏字輩:"宗應恆肇有 文士可長新 國運從嘉吉 萬世正邦倫 承先傳大德 自啟克家人"。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青山遁跡;

白簡遭彈。

--佚名撰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末福建永福人鄢正畿,字德都,明朝滅亡後,他面向北方慟哭,幾乎氣絕;從此遁跡深山,也不應科舉考試,常寫詩作文表明心跡,自號亦必道人,後自盡而死。下聯典指明代南昌人鄢懋卿,嘉靖年間進士,官左副都御史,後由奸相嚴嵩推薦,總理兩浙、兩淮、長蘆、河東鹽政。所到之處,賣權受賄,每年都向嚴嵩及其他權貴送厚禮。他的生活也極為奢侈,以至於用文錦鋪廁所中的坐床,用白金裝飾小便器;每次出行,都帶上妻子,特製五彩輿,讓十二個女子抬着。官至刑部右侍郎。嚴嵩被撤職後,他遭彈劾戍邊。白簡,彈劾官員時用的奏章。

青雲有路;

簿糈犒英。

--佚名撰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鄢發,舉中進士入仕。下聯典指明·鄢鼎臣,志行卓越,捐簿糈以犒勇士。

十三言通用聯

祠宇恰龍磐,地屬金家,水環玉帶;

堂門臨虎踞,池瞻彩鳳,燕織春風。

--佚名撰鄢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鄢氏祠堂聯(無典故堂景聯)。

歷史名人

鄢高

明朝正德年間,做了縣官。他為人正直,對地方上的有權人和有勢人,都不買帳,他們要盤剝百姓,鄢高宋寧可得罪他們,也不讓百姓吃虧。由於他得罪了許多人,就被貶職去做小官了,可老百姓都讚揚他,說他的好處,說了幾代人。

鄢桂枝

明四川大足人。嘉靖中舉人。授翼城知縣,多惠政,邑以大治。擢劍州知州。禁民私賣田與麗江民。

鄢鼎臣

明江西豐城人,字玉鉉。天啟中舉人。崇禎中署宜黃縣學教諭,日率諸生攻讀。歲飢,力請知縣發賑。有兵事,捐資犒義勇,以加強守備。

鄢懋卿

明江西豐城人,字景卿。嘉靖二十年進士。由行人擢御史,累進左副都御史。附嚴嵩,得為總理兩浙、兩淮、長蘆、河東四鹽運司鹽政。盡握天下利柄,所至市權納賄,濫征苛斂。性奢侈,至以文錦被廁床,白金飾溺器。官至刑部右侍郎。嵩敗,落職戍邊。

鄢正畿

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滅亡後,他面向北方慟哭,幾乎氣絕;從此遁跡深山,也不應科舉考試,常寫詩作文表明心跡,自號亦必道人,後賦絕命篇,與御史林逢經俱投溪水自盡而死。

近現代

鄢烈山

雜文家、時評家。1952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陳場鎮沙嶺村。1982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退休前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高級編輯,現為紀事叢書《白紙黑字》主編。已出版《點燈的權利》等個人文集21種,其中《一個人的經典》獲全國第三屆(2001-2003)魯迅文學獎 。另著有傳記《威鳳悲歌:狂人李贄傳》。

鄢雲

(1941~),女,別名鄢同生;湖北武漢人。雕塑藝術家,教育家。1965年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畢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歷任河北保定市工藝美校、湖北省輕工業學 院造型美術系講師,廣東佛山市雕塑創作室創作員,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煉鐵工人》、《香溪》等。

鄢百其

(1955~),湖南武岡人。著名計算機信息系統專家。副研究員。1982年武漢工學院畢業,主要研究計算機科技信息系統開發與利用。著作有《國家聯機情報構索》、《科技、經濟情報構索與利用》等。與他人合作撰寫並正式出版有著作五部,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他主持開發了"高校計算機信息構索教學實習系統",該成果已轉讓到國內近三十所高校。

鄢頗

(1969~),上海人。中國大陸導演,梅婷前夫。

鄢博雅

(1984年4月8日~)陝西西安人。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北京現代"雅紳特"汽車形象代言人。榮獲中國首部互動電影《誰說青春不能錯》選秀大賽冠軍。

鄢名順

原湖北省潛江市公安局局長。

鄢姓英烈

鄢日新烈士

鄢日新(1893-1931),江西省興國縣人。1918年畢業於江西省立第九中學。1924年冬在黃埔陸軍軍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4年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夏參加北伐戰爭。同年9月到達贛州,旋以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民運特派員和第14軍政治部工作人員身份,赴興國、瑞金、寧都、定南視察黨務,指導革命活動。後回縣參與組建中共興國縣支部。後赴南昌軍官教導團學習。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參加南昌起義,後回興國縣東一區領導武裝鬥爭,恢復中共黨的組織。歷任中共興國區委組織部部長、中共興國西南特區區委書記、興國縣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興國臨時縣委組織部部長、中共贛西南特委東河行委常委、中共贛西南特委軍事部部長、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4團政治部主任(團長段月泉,政治委員金萬邦)、總指揮、紅軍第24縱隊政治委員、興國新編第1師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35軍參謀長等職。

1931年9月率部參軍第三次反"圍剿"戰鬥。同年冬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時年38歲。

鄢澤孚烈士

鄢澤孚(1901-1932.9),湖北省天門市人。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09年8歲時就讀於私塾。1922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後又入武昌私立法政學校及武昌中華大學學習。在校期間,受董必武等共產黨人的影響,較早地接受了馬列主義。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5年底受中共武昌地委派,以通訊員的名義回到天門漁薪組織青年勵進會,發展共青團組織。組建了天門縣第一個共青團特別支部。1926年受湖北省農協委派,指導天門農民運動。同年4月和鄢洪茂等人在鄢家祠堂主持召開了成立農協會的動員大會,與會者350餘人。6月當選為中共天門黨支部委員。1927年2月任天門縣農民協會特派員。曾領導"敢死隊"捉拿老人口販子何俊青遊街示眾,嚴加懲處。5月1日任天門縣總工會執行委員。不久又任湖北省總工會執行委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革命失敗後受中共天門臨時縣委委派,到皂市鎮收編紅槍會。12月與吳新武等人一道領導天門縣淨潭秋收暴動。1928年繼任中共天門縣委委員。1931年調入中國工農紅軍部隊,任紅3軍第9師政治部主任。1932年9月在洪湖反包圍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1歲。

鄢國清烈士

鄢國清(1904-1928.7),湖北省黃梅縣人。1925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積極籌建農會組織,發動群眾打擊土豪劣紳。1927年任中共黃梅縣委委員。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在本地堅持鬥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4月,轉移到下西區游家洲建立了臨時秘密據點,利用一部油印機,印發文件和宣傳材料,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動員群眾起來革命。後因臨時據點遭到破壞,轉移到江西瑞昌、九江等地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同年7月,在九江因反革命分子密報被捕,就義於九江三馬路,犧牲時24歲。

鄢洪榜烈士

鄢洪榜(1903-1932.8),湖北省天門市人。出身於貧民家庭,早年喪父,亡兄。193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6年13歲時隨母到洪湖、沔陽一帶討米要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干驛橫堤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聞訊即回鄉投身革命,同年9月任干驛蘇維埃主席。1931年聯合天(門)、沔(陽)、漢(陽)的革命組織,成立了天沔游擊大隊,任大隊長。同年3月帶隊長途奔襲,圍殲了天門縣保安團,擊斃團長,聲威大振。1932年1月國民黨縣長劉瑤階糾集全縣武力,妄圖一舉消滅游擊大隊。率領戰士與敵周旋,將其誘至我設伏的漢口回龍灣一帶堤垸邊,給以迎頭痛擊。劉部不知所措,倉惶掉頭,策馬逃竄。帶戰士緊追不捨,在干驛附近的雜壩灣,槍擊劉的坐騎,劉棄馬潛入農家,當即被捉拿處決,人心大快。同年7月游擊隊奉命北上轉移,受命留下組織群眾,堅持鬥爭。8月因堂兄弟告密被捕,被"鏟共團"監禁在干驛鎮,敵人軟硬兼施,然一字不吐。敵人喪心病狂地抓來懷孕五個月的妻子陳美珍對他說:"你要是不說真話,叫你滅子絕孫!"他痛斥敵人說:"最後滅子絕孫的是你們一夥!"敵人氣急敗壞,當面殺害了陳美珍。幾天後被五花大綁押赴觀音堂刑場,沿途高唱紅軍《練兵歌》。敵人割去他的雙耳,仍止不住嬉笑怒罵。當要割掉他舌頭時,即竭盡全力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蘇維埃政府萬歲!"敵人氣急,對他開槍,並將其分屍八塊,壯烈犧牲,時年29歲。

鄢紫婷烈士

鄢紫婷(1911-1931.9.15),女,湖北省黃梅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擔任中共黃梅縣地下交通員。1930年任黃梅縣北區蘇維埃婦女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奉命離開黃梅後,敵人乘機"圍剿"黃梅蘇區。中共黃梅縣委為了打通鄂皖贛邊地下交通,1931年初派她到下新一帶開闢湖區地下交通線,建立地下交通站,負責傳遞上下級文件,轉移黨的骨幹。鄢紫婷出色地完成縣委交給她的任務,先後轉移出大批黨的骨幹到上海、安徽、江西等地,保存了革命精英。1931年6月轉送中共黃廣中心縣委和紅9團幾個主要領導人安全出境後,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敵人逮捕。在獄中,敵人想從她口裡得到中共地下黨的情報,對她進行百般折磨,她咬緊牙關,拒不回答。在獄中與敵人作頑強鬥爭,給難友唱革命歌曲,激勵鬥志。

1931年9月15日,國民黨用囚車把她推到白羊嶺殺害,犧牲時年僅20歲。就義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革命成功萬歲!"[1]

參考文獻

  1. 鄢氏,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