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原圖鏈接來自 學科網 的圖片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位於重慶市永川區,是永川文化教育的發祥地,2006年被列為重慶市重點中學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校始建於1938年,時為國立十六中;1975 年,在原國立十六中校址上建立永川縣第十初級中學校;1978 年更名為「永川縣第十中學校」;1985年更名為「四川省永川縣北山中學校」;1997年,重慶直轄,學校遂更為現名。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占地面積近200畝,共有8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600餘人,教職工近400人。

辦學歷史

辦學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 學校辦學始於清康熙 58年(1719年)的桂山書院;1938年,為避戰亂,於此興辦了國立十六中學,直到解放前夕; 1975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在此建立永川縣第十初級中學校;1985年經四川省教育廳考察認定,批准為全日制高級完全中學,即「四川省永川縣北山中學校」,直轄後,更名為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校。

學校設施

學校占地 100餘畝,建築面積49000多平方米。現有7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200多人,教職工262人,專任教師212人,其中高級教師44人,中級教師100人,研究生學歷45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重慶市骨幹教師20人,永川市骨幹教師40餘人,有一支愛崗敬業、業務精良的師資隊伍。學校近年投資三千多萬元,新建了香樟書院(教學樓)、學生公寓、體育館、食堂、運動場、教師宿舍,擁有省級重點中學應有的實驗室、語音室、多媒體室、電教室及其輔助設備,擁有各類圖書20萬冊,建成了千兆校園網,實現了學科教學、行政辦公、圖書資源、教師備課等 「 多網 」 合一,現代教育設備(計算機、展示平台、 56英寸背投彩電或電視)配置到教室,寬帶聯通Internet網,基本實現了班班通,教育手段初步實現了現代化。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美益德,以美啟智,以美怡情」的辦學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資源中的美的因素,通過環境美、教育內容美、教育形式美、教育手段美,寓教於美,寓教於樂。積極探索構建了學校「條塊結合——目標評價」的管理模式、「生活體驗——自主反思」的德育模式和「啟發——創新」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課程改革,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等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索教育手段的改革,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合諧和可持續發展,初步形成了「綠色北山,人文北山,數字北山」的校園特徵,取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形成了「尚美教育」的辦學特色。

辦學目標

近期目標: 2006—2008年把學校建成占地120畝,設施設備完善,辦學規模控制在70個班左右(高中40個班,初中30個班),擁有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突顯「尚美教育」的特色,突出教育科研的優勢,在重慶有較高的知名度省級重點中學,並創建成為國家級綠色學校和重慶市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園林式單位[1]、重慶市校園文化特色學校。

辦學成績

學校秉承「自強不息,尚美爭先」的北山傳統和「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吃苦耐勞,永不言敗」的北山精神,用智慧和汗水,緊緊圍繞學校的奮鬥目標,求真務實,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近三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 2002-2004高考升學率均超過93%,超過重慶市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初中升學率逐年提高,上重高的升學率居永川市同類學校第一名。2005年,高考上線951人,升學率超出重慶市平均升學率20多個百分點,有9名同學高考成績超過600分;中考上聯招線248人,上線率52.4%,其中周卓林、張小舟、塗悅分別奪得永川市第一、二、三名[2]

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 近三年有 146人獲得國家級獎勵,在各類競賽中獲市級以上獎897人次。孫露希、趙鄧明等眾多學生在《語文報》、《少年文藝》、《少年先鋒報》、《中學生報》發表文章。我校射擊隊李君麗等3人獲得全國射擊比賽青少年組冠軍,22人次獲得重慶市射擊比賽金牌。在北山這塊教育的沃土上,走出了中科院院士陳星弼、吳旻,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以色列國家科學院院士鍾明超,原天津市代書記、人大主任、市長聶璧初等優秀人才,培養了 「 全國十佳少年 」 孫露希、「重慶市首屆十佳中學生」周卓林、中央電視台記者羅鴻雁、獲得第五屆全國鄉村青年歌手大賽金獎的胡遠莉、榮獲中國西部服裝博覽會大賽亞軍的劉林靜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視頻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 相關視頻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校熱烈慶祝第35個教師節
重慶市永川中學校高2020級畢業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