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菠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菠菜
ye bo cai

中文學名:野菠菜

拉丁學名:Rumex acetosa L.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蓼目

科:蓼科

屬:酸模屬

野菠菜[1],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粗壯,分枝,有明顯溝紋,無毛,中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歐洲和西亞大多數的草原均可見到其蹤跡。

分布情況

中國南北各省區。生山坡、林緣、溝邊、路旁,海拔400-4100米。朝鮮、日本、高加索、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歐洲及美洲也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為鬚根。莖直立,高40-100厘米,具深溝槽,通常不分枝。

葉片披針形或狹長形,長8-14cm,寬1-2.6cm,兩端漸狹,全緣,有柄。基生葉和莖下部葉箭形,長3-12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裂片急尖,全緣或微波狀;葉柄長2-10厘米;莖上部葉較小,具短葉柄或無柄;托葉鞘膜質,易破裂。花序狹圓錐狀,頂生,分枝稀疏。

花簇腋生,間隔或密集在圓錐形的穗狀花序上,花穗有葉,生於各枝的上端;花單性,雌雄異株,綠色;花粳基部有關節;花被片長卵形,有顯着細網紋,每片背後有長卵形瘤狀突起,邊緣狹,多數各邊的中央有一長針刺,先端直伸或彎曲,也有無針刺的,其邊緣更狹。花被片6, 成2輪,雄花內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外花被片較小,雄蕊6;雌花內花被片果時增大,近圓形,直徑3.5-4毫米,全緣,基部心形,網脈明顯,基部具極小的小瘤,外花被片橢圓形,反折,瘦果橢圓形,具3銳棱,兩端尖,長約2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5-7月,果期6-8月。

食用價值

嫩莖葉味酸可生食,也可涼拌。酸模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C及草酸,草酸導致此植物嘗起來有酸溜口感,常被作為料理調味用。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殺蟲。主肺結核咯 血;痔瘡出血;癰瘡腫毒;疥癬;皮膚瘙癢

藥物特徵:根粗大,單根或數根簇生,偶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斷面黃色;味苦。莖粗壯。基生葉較大,葉具長柄,葉片披針形至長圓形,長可達20cm以上,寬1.5-4cm,基部多為楔形;莖生葉柄短,葉片較小,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截形或楔形,邊緣波狀皺褶,托葉鞘筒狀,膜質。圓錐花序,小花黃色或淡綠色。氣微,味苦、澀。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長刺酸模的根或全草。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分:長刺酸模全草含有大黃酚(chrysophanol),7-羥基-2,3-二甲基色酮(7-hydroxy-2,3-dimeihylchromone),山柰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

藥理作用:全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鬚髮癬菌和大小孢子菌生長的作用。其己烷和丁醇溶解部分的抗真菌作用更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