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實圖)原圖鏈接來自 微博平台 的圖片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法語:Diamant 意為鑽石),為法國第一個完全自行研製的火箭,是一不可重複使用的衛星發射系統且不由美國或前蘇聯協助建造,鑽石系列運載火箭為其後的歐羅巴運載火箭打下了基礎。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來自於包含瑪瑙、黃玉、金剛石、紅寶石和蘭寶石五個原型的寶石軍事計劃,開始於1960年,之後開發出了「鑽石 A」、「鑽石 B」和「鑽石 BP4」這三種型號的運載火箭,在1965至1975年間一共有12次發射記錄,3次失敗。[1]

概述

為節約研製經費,「鑽石系列」火箭儘量利用以往研製成功的「寶石系列」 的部件。在「鑽石」之前研製成功的「寶石系列」火箭都是探空火箭,包括「瑪瑙」(法語:Agate)、「紅寶石」(法語:Rubis)、「黃玉」(法語:Topaze)、「金剛石」(法語:Emeraude)、「蘭寶石」(法語:Saphir)等火箭。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各型號的主要特性如表所示。

「鑽石 A」運載火箭是1960年開始研製的。1962年12月,法國氣動及彈道研究局確定了設計方案。「鑽石 A」是「寶石系列」火箭的最後一種型號。它是三級運載火箭,一子級採用「金剛石」液體火箭,二子級用「黃玉」固體火箭,三子級則取自「紅寶石」兩級火箭的上面級。「鑽石 A」於1965年投入使用。

「鑽石 A」由一、二、三子級、相應的級間段、儀器艙及衛星整流罩組成。

「鑽石 A」為鑽石號系列火箭的第一種機型,在1965年至1967年發射A - 1 Astria(技術衛星)及其他三枚小型衛星,地點為阿爾及利亞的哈馬基爾發射場,引人注目的是此新研發的系統四次發射只有部分失敗。

鑽石B

「鑽石 B」火箭為「鑽石 A」的直接改型。它是法國氣動及彈道導彈研製局受國家航天研究中心委託於1967~1970年間製成的。

「鑽石 B」是一枚三級火箭,由發動機的基礎級和兩個固體推進劑的上面級組成。該火箭的運載能力為160kg(300km 圓軌道),與美國「偵察兵」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鑽石 B」自1970年起作為衛星運載火箭使用。

「鑽石 B」火箭全長24.25m,最大直徑1.40m,起飛質量24.44t,起飛推力348kN,推重比1.45,運載能力在600km圓軌道上為100kg。

鑽石BP4

1970年底,法國為發射較重的第二代衛星開始研製「鑽石 BC」(未來的「鑽石 C」)運載火箭。它主要採用當時的固體導彈技術,如P4,P10等。原計劃1977年投入使用,但由於種種原因,研製計劃並沒有進行下去。

1972年,法國開始第六個經濟建設計劃,要求重新研製一種較大型運載火箭。政府決定由國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研製「鑽石 BP4」運載火箭,並於1975年投入運營。

分離系統

一、二子級的分離是通過點燃火工品,使一子級前裙對接框上的12個分離作動器點火,連接一、二子級的止動杆解鎖而實現的。在二子級工作結束後約120s(即t≈260s),通過點燃火工品作動器使整流罩解鎖分離為兩個半罩並拋棄。

二子級前端級間錐殼的兩個半錐殼由連接鎖固定在一起。二子級的4個滾動噴管工作,使二子級旋轉穩定。噴管工作結束後約14s,火藥筒工作,連接鎖解鎖,二子級分離。級間錐殼的兩個半錐殼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張開並分離。為了保證二、三子級的分離安全,位於儀器艙外殼上的兩個反推小火箭在0.2s後點火工作,二子級迅速脫離三子級。反推小火箭處在與火箭縱軸成10°的方向上,工作時間2.5s,在0.4s的時間內總衝量可達2800N·s。

制導和控制系統

制導和控制系統除電源設備安裝在二子級底部發動機後封頭上外,其它所有制導和控制設備均安裝在儀器艙內,主要有飛行姿態中心儀、陀螺儀、控制裝置、姿態程序器、搖擺電機組、靜變換器及電源、程序裝置及火工品。前兩級程序指令分配是根據安裝在儀器艙內的以下設備進行的:程序器(傳送火箭應進行的各種動作的控制信號)、加速度計(探測二子級推力終止)、繼電器及火工品系統。

遙測系統

遙測設備位於儀器艙,牌號為AJAXFM-FM。它用於傳遞來自第一級、第二級後裙和儀器艙本身的信息。

自毀遙控系統

遙控設備位於儀器艙內,其作用是如果需要修正正常程序,可提前發出第三級點火指令;如果火箭飛行偏離安全通道,發生無法挽回的故障時,可以從地面發出火箭自毀指令。

視頻

鑽石系列運載火箭 相關視頻

2分鐘了解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起飛!
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畫面

參考文獻

  1. 世界運載火箭大全(下),個人圖書館,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