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孫子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孫子彥(497年-548年6月8日) ,名以字行,河南洛陽人,北魏上黨王長孫稚長子。

生平

長孫子彥延昌年間,以公爵之子除員外散騎侍郎,遷給事中。其父長孫稚任揚州刺史時,隨父統軍。在壽春與梁將裴邃、虞鴻對峙作戰,長孫子彥兄弟幾人驍勇善戰,被裴邃稱為「鐵小兒」。以功除尚書郎中,封槐里縣子

孝昌二年,隨父征討鮮于修禮,三年,以前後功封長安縣公,邑二千戶。計算平定万俟丑奴之功,增邑三百,除散騎常侍,加征南將軍,尋除豫州刺史。

永熙元年,除使持節衛將軍,涇州刺史。三年,入除太常卿。孝武帝元修高歡不和後,加子彥中軍大都督、行台僕射,鎮守恆農,視為心腹。不久解任兼居真,加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

大統元年,與父親跟從元修去長安投奔宇文泰,除左衛將軍,以從駕之功,封平高郡公,位儀同三司。大統三年,從大丞相宇文泰征討竇泰,參加沙苑之戰,加開府侍中,又增封一千戶,通前合食四千一百戶。

大統四年,奪回洛陽後跟隨孝武帝到洛陽,任尚書令、行司州牧,留鎮洛陽。五年,戰勢不利,率軍回長安,出為東雍州刺史。七年,入為太子太傅。八年,宇文泰作六軍,長孫子彥為後軍大都督。

長孫子彥早年墜馬,手臂骨折,因骨頭蹺起,叫人割開肌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當時人贊其超過關羽割骨療傷。晚年時,舊疾感染,全身生瘡,不堪忍受,最終以毒蛇咬大腿自盡[1]大統十四年五月十七日(548年6月8日)去世,年五十二,贈本官雍州刺史。諡曰威襄,同年十月廿二日,祔葬於其父文宣王長孫稚墓旁。[2]

家族

夫人河南婁氏,名貴華,封順陽郡君,廣陵恭王婁伏連之曾孫,定州刺史巨鹿康公婁大拔之孫,恆朔二州刺史永平宣公之女。大統四年十月十八日(538年11月25日)去世於長安思玄寺,年四十二。生九子:長子長孫義昚、次長孫季明、次長孫之禮、次長孫安禮、次長孫毗婁、次長孫毗則、次長孫毗善、次長孫羌童、次子長孫朗兒[3]

其曾孫為長孫斌,據《大周故朝請大夫行湖州烏程縣令長孫公墓誌》記載,「公諱斌,河南人,曾祖儁,後魏尚書左僕射、儀同三司、平高郡開國公兼尚書令、行司州牧、雍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太子太傅、雍州牧、贈使持節光祿大夫、雍州刺史,諡曰武。祖則,周中大夫、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襄國縣開國公、邵代二州諸軍事、二州刺史,蘭州總管、汲郡開國公、隋開府儀同三司、陳州刺史。父仲延,隋太子千牛、豐寧縣開國男。公唐左千牛、涼府倉曹、寧州羅州縣令、成州司馬、渭州長史、文州長史、皇朝上柱國、朝請大夫、行湖州烏程縣令。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寢疾,其年七月十一日終於烏程縣之公館,春秋七十。以聖歷二年二月十七日,遷窆於雍州明堂縣 原之(舊)塋,禮也。長子征早卒,嫡孫 ,聖歷二年(699年)歲次已亥二月景戌朔十七日壬寅。」

墓志銘

201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南郊高望村航天工地上。長孫儁夫妻合葬墓,墓內出土大量陶俑和少量的陶器,分別被擺放於前室和後室。墓誌位於甬道內。

  • 長孫儁墓誌

志石為正方形,長寬各47厘米。志文26行,滿行27字,字體在楷隸之間。 Template:Quotation

  • 長孫儁妻婁氏墓誌

志石大致為正方形,寬53厘米,長47厘米。志文24行,滿行22字,楷書。 Template:Quotation

注釋

  1. 《北史》:子彥少常墜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開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時以為逾於關羽。末年石發,舉體生瘡,雖親戚兄弟以為惡疾。子彥曰:「惡疾如此,難以自明。世無良醫,吾其死矣!嘗聞惡疾蝮蛇螫之不痛,試為求之,當令兄弟知我。」及於南山得蛇,以股觸之,痛楚號叫,俄而腫死。
  2. 《魏故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傅後軍大都督侍中雍州刺史平高公長孫使君墓誌》,2010年出土於西安南郊高望村航天工地上。
  3. 《魏使持節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都督東雍州諸軍事東雍州刺史大都督平高郡開國公長孫公妻故順陽郡君婁氏墓誌》,2010年與長孫子彥墓誌一同出土。

參見

參考

  • 北史
  • 《新出土北朝長孫氏墓誌三方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