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巴拉契亞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巴拉契亞龍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阿巴拉契亞龍(學名Appalachiosaurus)是北美洲上白堊紀暴龍超科中的一屬恐龍。它像其它的獸腳亞目暴龍超科動物,是雙足的長腿獵食者。目前只有一頭幼體骨骼被發現,從而得知阿巴拉契亞龍超過7米長及重600公斤。這是在北美洲東部發現的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獸腳亞目恐龍化石。


簡介

阿巴拉契亞龍是以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來命名,這亦是它所生活的白堊紀大型島嶼名字。這兩個都是以阿巴拉契山脈來命名的。已知它有一個物種,就是蒙氏阿巴拉契亞龍(A. montgomeriensis),是以美國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縣為種小名。阿巴拉契亞龍是於2005年被湯瑪斯·卡爾(Thomas Carr)、湯瑪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等人描述及命名的。

評價

阿巴拉契亞龍的化石是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東部迪莫波利斯組發現的。這個地層估計是於上白堊紀的坎帕階中期,距今約7千7百萬年前形成的。

阿巴拉契亞龍的化石只有部份骨骼,包括頭顱骨及下頜骨、幾節脊骨、部份盆骨及後肢的大部份。這些化石都存放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的麥克韋恩科學中心。它的頭蓋上有幾處顱骨縫,可見它並非成體。雖然有幾個元件已經被壓碎,但這個標本仍然提供了很多資料及顯示出一些它獨有的特徵,或衍征。有幾個衍征是在頭顱骨上,腳上的爪在最近軀體處有不尋常的突出處。雖然暴龍超科恐龍在鼻端上有不同程度的裝飾,但阿巴拉契亞龍在鼻端上有與亞洲的分支龍相似的冠飾,一列六個成一直線。阿巴拉契亞龍較北美洲東部早期的傷龍明顯的不同及更為進化。

阿巴拉契亞龍的兩節尾椎是固定在一起的,這有可能是因某些創傷後的骨折癒合。[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