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波羅11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波羅11號
 
國籍 美國
職業 宇宙飛船
知名於 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阿波羅11號( Apollo 11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1]

中文名稱:阿波羅11號

外文名稱:Apollo 11

概述: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

意義: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主要任務:使人類登上月球並開展月面活動

飛船結構: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

計劃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太空技術方面一直落在蘇聯後面,因而美國制訂了人類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加緊了從事人類登月方面的研究與實驗。為了阿波羅計劃的早日實現,美國方面動員了四十多萬人、約2萬家公司和研究機構、一百二十多所大學參加。

整個計劃用電子計算機輔助管理,成為美國繼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之後又一個高度綜合性的大工程計劃。在1961—1969年的8年當中,美國先後發射了「徘徊者」系列探測器9個、「勘測者」系列探測器7個,還發射了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以研究人類究竟能不能在月球安全着陸以及在何時何處着陸為宜。1965—1966年,為了解決人類在空間環境中能否長期生活、在失重條件下能否工作、在宇宙空間能否自由活動等一系列問題,美國還實驗了25次載人宇宙飛行的水星計劃和2次不載人、10次載人飛行的雙子星計劃,為阿波羅飛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料數據。

1969年7月16日,在各項準備工作完全成熟後,阿波羅人類登月行動開始。在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宇宙飛行中心的發射場上,一支長達110米的巨型火箭點火起飛。這種土星5號火箭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其第一級推動力達3469.3噸。火箭起飛12分鐘後,第一、二級火箭分離,第三級火箭進入繞地球飛行軌道。在地球——月球過渡軌道飛行61小時後,飛船到達地球月球引力相等的平衡點,開始在月球的引力下運動,75小時後進入繞月球飛行的軌道。[2]

任務綜述

除了實現首次載人登月的主要任務之外,阿波羅11號飛船的任務目標還包括以下工作:在月球表面放置一台攝像機用於向地球傳輸信號;放置一台太陽風成分檢測儀,月震儀設備包以及激光測距反射器。在着陸之後,兩位宇航員還將出艙踏上月面並收集月面土壤岩石樣品帶回地球;他們還將拍攝大量月面照片,記錄月面地貌,科學設備的安放過程,以及在月面上的宇航員和着陸器本身。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中最後一次採用「自由返回」軌道的任務,採用這樣的軌道設計可以保證一旦需要,宇航員和控制中心可以隨時放棄登月任務,繞過月球背面返回地球

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7月16日發射升空,成員包括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指令艙駕駛員麥克·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和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Edwin "Buzz" Aldrin)。當他們最終於7月20日登上月球表面時,全世界大約有5.3億人觀看或收聽到了阿姆斯特朗的那句經典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7月19日,阿波羅11號飛船開始進行月球軌道切入。在飛行75小時50分鐘之後,其減速發動機點火357.5秒,飛船進入近月點69英里(約合111公里),遠月點190英里(約合305公里)的初始橢圓軌道。隨後,減速發動機再次點火17秒,將飛船送入近月點62英里(約100公里),遠月點70.5英里(約113公里)的環月軌道。

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進行最後的狀態檢查,隨後,在升空100小時12分之後,「鷹」號登月艙與指令艙「哥倫比亞」分離。升空101小時36分鐘之後,當登月艙正處於月球背後時,其制動發動機點火30秒,登月艙進入下降軌道,近月點9英里(14.5公里),遠月點67英里(約107公里)。升空102小時33分鐘之後,當飛船從月球背面再次出現時,制動發動機再次點火756.3秒,登月機動開始啟動。8分鐘後,登月艙「鷹」距離月面2.6萬英尺(約7.9公里),距離預定着陸點直線距離約5英里(8公里)。

制動發動機持續提供反衝推進,升空102小時45分鐘後,部分在阿姆斯特朗的手動操控下,「鷹」號着陸艙緩緩降落在月球「靜海」地區,具體方位是北緯0度41分15秒,東經23度26分。這一地點距離預定着陸點誤差4英里(約6.4公里),着陸的時間也比預定時間早了1.5分鐘。

在着陸之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一共在月面停留了21小時36分鐘,隨後登月艙啟動上升發動機再次離開月面,並於停留在月球軌道上的指令艙對接,7月24日,宇航員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太平洋洋面上。[3]

任務團隊

1、正式成員

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曾執行雙子星8號以及阿波羅11號任務),指令長。

巴茲·奧爾德林(BuzzAldrin)(曾執行雙子星12號以及阿波羅11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Collins)(曾執行雙子星10號以及阿波羅11號任務),指令/服務艙駕駛員。[4]

2、替補成員

替補成員同樣接受任務訓練,在主力成員因各種原因無法執行任務時接替。

吉姆·洛威爾(Jim Lovell,曾執行雙子星7號、12號、阿波羅8號以及阿波羅13號任務),指令長

弗萊德·海斯(Fred Haise,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比爾·安德斯(Bill Anders,曾執行阿波羅8號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3、支持團隊

支持團隊並不接受任務訓練,但被要求能夠在會議時代替某位宇航員,並參與任務計劃的細節敲定。他們也經常在任務被執行時擔任地面通訊任務。

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曾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

羅納德·埃萬斯(Ronald Evans,曾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

歐文·加里歐特(Owen Garriott,曾執行天空實驗室3號以及STS-9任務)

唐·林德(Don L. Lind,曾執行STS-51-B任務)

肯·馬丁利(Ken Mattingly,曾執行阿波羅16號、STS-4以及STS-51-C任務)

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Bruce McCandless,曾執行STS-41-B以及STS-31任務)

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曾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

威廉·波格(William Pogue,曾執行天空實驗室4號任務)

傑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

任務過程

發射登月

裝載着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美國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13時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發射12分鐘後飛船進入地球軌道,速度達到7.67千米/秒。

飛船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後,第三級子火箭點火,使飛船加速到10.5千米/秒,並進行月球轉移軌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 TLI),讓阿波羅11號進入地月軌道。30分鐘後,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分離,並旋轉180°與第三級火箭內的登月轉接器(Lunar Module Adaptor)中的登月艙連接。

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19日經過月球背面,很快點燃了主火箭使飛船減速進入了月球軌道。在環繞月球的過程中,三名宇航員在空中辨認出了計劃中的登月點。

1969年7月20日18:11UTC,當飛船在月球背面時,呼號為"鷹號"的登月艙從呼號為"哥倫比亞號"的指令艙中分離。科林斯獨自一人留在"哥倫比亞"上,在鷹號繞垂直軸旋轉時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以確保這個飛行器一切正常。檢查過後,科林斯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兩位多加保重"--便離開了。科林斯的任務是留在指令艙中並繞月球環行,在以後的24個小時中只能監測控制中心與鷹號之間的通訊並祈禱登月一切順利。如果鷹號發生了意外並且不能夠從月面起飛的話(可能性極大),科林斯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

登上月球

1969年7月21日2點56分(UTC),鷹號降落六個半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艙的階梯踏上了月球,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奧爾德林不久也踏上月球,兩人在月表活動了兩個半小時,使用鑽探取得了月芯標本,拍攝了一些照片,也採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標本。

返回地球

宇航員們於1969年7月24日返回地球,並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們的降落點為北緯13度19分,西經169度9分,維克島以東2660公里(1440海里),或約翰斯頓環礁以南380公里(210海里),距回收船大黃蜂號24公里(15英里)。在降落約一小時後,宇航員們被回收直升機發現,之後宇航員們進入了一個用做隔離設施的拖車。尼克松總統親自登上了回收船歡迎宇航員返回地球。

為避免從月球帶回未知病原體,阿波羅11號的乘員在返回地球後被隔離,但是被關了3周之後(拖車中一周,林登·B·約翰遜宇航中心的月球物質回收和回歸宇航員檢疫實驗所兩周),宇航員們並沒有任何事情。1969年8月13日,宇航員們離開了隔離區並接受美國民眾的歡呼,同一天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都進行了為他們慶祝的遊行。

飛船介紹

"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

1、指揮艙

指揮艙是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最大直徑3.9米。 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後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着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後艙內裝有10台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控制、制導導航系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

2、服務艙

服務艙的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控制系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于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3、登月艙

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下降級:由着陸發動機、4條着陸腿和 4個儀器艙組成。

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能容納2名宇航員,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迴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等設備。

相關視頻

1、阿波羅11號登月完整視頻

2、阿波羅11號發射全過程-震撼大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