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濤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濤波
藝人或藝術家
國籍 中國 江蘇
出生 1981年
代表作品愛的延續
生命的輪迴
缺失的樂章
守望未來

陸濤波,女,1981年出生,江蘇南通人 。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專業。

影視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央電視台CCTV-7農業節目電視編導。

1998年開始有作品發表,現有詩集、散文集、小說集等著作十餘種出版。

2008年影視編劇《愛的延續》。

2010年影視編劇《大愛人間》。

陸濤波的每一部作品都和時代的脈搏緊緊相連,每一部作品都源於她對生活獨特的發現。宏大敘述、平民化視角、細緻的心理描寫、小節之處激發巨大的共鳴是她的作品超人之處。

人物簡介

文學代表作品:《新時代的女性》《告別青春的宣言》《觸摸的春天》、《生命的輪迴》《秋天的故事》《微笑的天使》《缺失的樂章》《陌生的城市》《守望未來》

影視作品:《愛的延續》、《大愛人間》

職業:電視編導 、作家、影視編劇

主要成就:國家 「五個一工程」獎

人物事件

2010年12月2日由長春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南通市文廣新局、南通電視台、南通大周實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勵志電影《大愛人間》在江蘇省南通市開機。

2010年12月16日,建黨90周年獻禮影片《大愛人間》在江蘇南通舉行了殺青儀式。

2011年5月22日上午10點,紀念5.12抗震救災三周年、建黨90周年情感勵志影片《大愛人間》,在北京國防大學大禮堂舉行全國首映,來自中宣部、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江蘇省教育廳的領導,以及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濟濟一堂。總製片人王軍民、導演田錚錚、編劇陸濤波,演員張鐸牛欣欣李姝林浩商憶莎等悉數亮相。

2011年6月27日,勵志電影《大愛人間》在江蘇南通更俗劇院首映。長影集團公司、國家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江蘇省教育廳、南通市委等領導出席影片首映式。江蘇省教育廳、上海市教委、浙江教委等單位已將此片列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電影展映活動」推薦影片目錄。首映式上,編劇陸濤波,導演田錚錚攜主創人員張鐸、李姝、商憶沙、林浩、牛欣欣亮相更俗劇院。

2015年1月9日,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北京博採雅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攜手江蘇卓泰微笑藝術家居營銷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的《誰的青春不怒放》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拍攝歷程

陸濤波 愛的延續

願大愛人間灑遍人間

《南通與中國電影 》(節選) 2012年12月16日,儘管天氣寒冷,電影《大愛人間》的殺青儀式上卻始終洋溢着一段愛的暖流。從導演到演員,從編劇到攝像,主創人員已番愛的表白,讓每一位與會人員沉浸在大愛人間的美好感情中。[1]

美女編劇陸濤波:為大愛家鄉留下美好紀念

影片《大愛人間》的編劇陸濤波是江蘇海門人,也是一名80後美女編劇。她在海門出生、成長、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後到上海文廣集團工作,現在中央電視台做編導

陸濤波雖然年輕,卻有着一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這之前,陸濤波以汶川大地震為背景創作了她第一部影視作品《愛的延續》。並在海門拍攝,由斯琴高娃擔綱主演。影片公映後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第二批重點國產推薦電影,同時列為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紀念獻禮片,獲得了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時融一年,陸濤波再次創作了相同題材的《人間大愛》,可以說,《人間大愛》是《愛的延續》的姊妹篇。

在談到劇本創作起緣時,陸濤波講述了她跟隨着採訪團在四川災區28天的採訪親歷的一幕幕-----成片的倒塌建築、觸目驚心的裂縫、扭曲的鋼筋.身後的小女孩拉着我的衣裳:「阿姨,可以幫我一起找媽媽嗎?」我蹲下身幫她擦眼淚「乖,別哭。阿姨幫你一起找媽媽。」小女孩點了點頭,年邁的老人把小女孩領走了。一位小男孩走到我的身邊:「阿姨,你是記者嗎?」我微笑點了點頭。小男孩低下了頭:「阿姨,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不見了。你能幫我聯繫嗎?」說完就哭了起來。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來。四十多歲的大嬸坐在廢墟上重複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快回來吧。」村里人說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死在廢墟里了,她已經好幾天都沒有吃飯了。面臨這一切我突然覺得自己好渺小。

採訪已結束,催人淚下的故事刻骨銘心。災區人民的眼神讓陸濤波背負起一種愛的責任,她把自己封閉在一間40平方的辦公室里構思着劇情和人物,挖掘人物的情感與心靈碰撞。於是先後創作了《愛的延續》和《大愛人間》。

當問及為何要在家鄉接連拍攝兩部電影時,陸濤波說:「江蘇南通是一座道德模範城市,是一座大愛之城,是一座精神文明城市。特別是近年來精神文明『南通現象』全國知名。在四川災區的採訪的過程中,我看到那兒活躍的許多來自家鄉南通的消防官兵、醫護人員,在災區重建中,南通人也出了一份力。我為此驕傲和自豪,因此我特地讓《大愛人間》中遭遇地震失去親人的王雅麗到南通這個景美、人更美的城市來療養心理的創傷,既是宣傳南通大愛精神,也是給家鄉留下美好的紀念。」

媒體採訪

作家陸濤波新作出版:80後的我們有獨立的生活態度

導讀:80後美女作家陸濤波的自傳體青春勵志小說《誰的青春不怒放》,最近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武漢晚報記者通過電郵採訪了她,分享了她六年的光影人生以及心路歷程。

一個連鏡頭都不會看的菜鳥,為拍電影,抵押房產,賣掉愛車,六年艱苦逆襲,電影終獲國家級大獎。陸濤波,這位80後媒體女性,在新書《誰的青春不怒放》中,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正在奮鬥和迷茫中的年輕人—

80後美女作家陸濤波的自傳體青春勵志小說《誰的青春不怒放》,最近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武漢晚報記者通過電郵採訪了她,分享了她六年的光影人生以及心路歷程。

問:2008年5月,你趕赴汶川震區採訪。你曾經說過,是汶川地震改變了你的人生軌跡。為什麼這麼說?能不能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當時的震區經歷和心路歷程?

答: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5月18日,我作為一名普通的電視新聞工作者跟隨着採訪團來到了成都重災區北川縣。震後廢墟觸目驚心。我清楚地記得,在成片倒塌建築旁,一位小男孩走到我的身邊:「阿姨,你是記者嗎?」我微笑點了點頭。小男孩低下了頭:「阿姨,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不見了。你能幫我聯繫嗎?」說完就哭了起來。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來。四十多歲的大嬸坐在廢墟上重複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快回來吧。」村里人說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死在廢墟里了,她已經好幾天都沒有吃飯了。面臨這一切我突然覺得自己好渺小。

28天的汶川採訪已結束,但催人淚下的故事卻讓我刻骨銘心。他們的眼神讓我背負着一種愛的責任譜寫電影《愛的延續》。也許,這是我人生嶄新的開始。我封閉在一間40平方的辦公室里完成了電影《愛的延續》劇本的創作。正因為震區的經歷,讓我開始了電影創作的生涯。所以我在書中特別提到——「是汶川地震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問:2009年,你還是一個連鏡頭都不會看的菜鳥,但短短三年中,你拍出了《愛的延續》和《大愛人間》這兩部真實記錄汶川地震的電影,並且榮獲了國家級的大獎。據說,為拍電影籌集資金,你抵押了家鄉的房產,賣掉了自己心愛的汽車?為什麼會這麼傾盡全力、義無反顧?

答:在我籌備第一部電影《愛的延續》拍攝過程中,我確實遇到了電影融資的困難。因為我是一位新手編劇,拿着新手編劇的作品去找投資方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並且,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並不高,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必須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在電影拍攝前期,我確實動用了自己的房產和愛車投資到電影拍攝中。我從沒有因為尋找投資方受阻而放棄電影拍攝的夢想,因為我堅信自己的劇本是一部傳遞真情和正能量的作品。在劇本里,我就是想表達——地震無情,人有情。地震平息以後,那些在地震中遭受心理摧殘的孩子,他們需要我們延續的關愛。

問:在投資拍攝電影中,有沒有讓你深受觸動的一些人和事?

答:聊起這個問題,我有太多深受觸動的人和事。其中,邀請斯琴高娃老師參演的過程,讓我尤為感動。拿到國家廣電總局的立項批文後,我聯絡了斯琴高娃老師的經紀人,告訴他我想邀請高娃老師來參演我的劇本《愛的延續》。因為當時高娃老師的身體原因,經紀人婉言拒絕了我。但我還是不甘心輕易放棄,最後我親自撥通了斯琴高娃老師的電話,與她從頭到尾講述了劇情故事。高娃老師被我的創作激情所感動,她表示願意支持汶川獻一份愛,同意參演《愛的延續》中何奶奶的角色。我激動了好幾天沒有入睡。我想說的是,人間的愛無處不在,高娃老師的愛讓我學會了感恩。

問:《誰的青春不怒放》的故事梗概是:女記者林怡媛赴震區採訪,經歷了一系列生死的考驗,她將這段歷程向自己的人生延伸,自籌資金,經歷無數的困難和折磨,拍攝出兩部高水準、高品質的電影,並因此獲得國家級的大獎。既然號稱是一部自傳體的青春勵志小說,讀者由此也很好奇:在女主人公林怡媛身上,有多少你的影子?特別是愛情方面? 答:《誰的青春不怒放》女主人公林怡媛身上確實有我部分真實的經歷和情感的影子。尤其是講述拍攝電影找融資的過程,特別的艱辛和坎坷。林怡媛身上的那種執着的精神正是我的寫照。至於提到愛情方面的故事情節,我只能說,曾經的過去,是一段苦澀以及美好的回憶。他的出現讓我更學會了珍惜眼前,同時也感恩曾經的他對我的陪伴與支持。

問:「80後」、「90後」,經常被社會上許多人稱為「垮掉的一代」。你也是一名80後,你對此怎麼看?通過這本書,你想和當下的年輕人們表達怎樣的思想?

答:在汶川抗震救災的那些日子裡,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團隊和個人,比如:參加抗災的解放軍官兵們,平均年齡不到20歲;進入災區進行心理干預和救助的醫學院學生,自己就是個大孩子;維持災區治安,進行後援的許多民警剛從學校畢業;此外還有很多自發組織起來的志願者團隊,他們甚至都還沒有完全學會怎麼照顧自己。

這些和我同齡,或者更加年少的,被社會上許多人稱為「垮掉的一代」的「80後」、「90後」們,在汶川災區,用自己還有些稚嫩的肩膀,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用自己的青春,譜寫了一首壯麗的大愛詩篇。

所以,我覺得「80後」的我們,具有非常獨立的生活態度,對於事物的認識更具有成熟的判斷。對於自己人生的夢想非常的執着,屬於自信的年代。

在此,我想對當下的年輕人說:夢想與現實只有一線之差,青春與衰老僅有一步之遙,讓我們把握青春,飛越夢想,讓夢想與現實擦出怒放的火花。 [2]

創作思想

2008年初南方史所罕見的雪災、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09年禽流感、2010洪水、甘肅玉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歷經磨難的華夏兒女,一次一次以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不屈不撓,頑強拼搏。那種在危難時刻全體中華兒女所迸發出的堅強和勇氣、力量和自信,那種品格和精神,親情和友情以及面對災難所展現出的人間大愛和道義,深深地感動着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天佑中華,多難興邦,電影《大愛人間》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為背景,記錄和傳承這種民族精神,讓這種民族精神永遠積澱在我們民族的血管里、性格里,天地長存,日月永駐。

《誰的青春不怒放》由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著名主持人倪萍寫序、聯袂推薦。是青年作家陸濤波最新出版的青春勵志小說,講述了女主角林怡媛在汶川地震和拍攝電影過程中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林怡媛在夢想和現實、愛情與理想衝突之間的抉擇。在那些不忍回首的過去,在黑暗與迷茫中頭破血流的青春,在美好卻沒有結果的戀愛中,她努力呈現出的自己的純真。作者用文字搭建一個新的世界,書寫屬於女主角。

人物評價

斯琴高娃、倪萍分別作序推薦,臧天朔、花兒樂隊、抗震小英雄林浩等各界名人錄製VCR力挺,歌手范植偉到場獻歌,金話筒得主青音甘當訪談主持人,央視編導、電影人陸濤波的勵志青春小說《誰的青春不怒放》,以眾星捧月的方式在新年伊始亮相。在這部自傳體小說中,曾赴汶川地震災區採訪的陸濤波,講述了女主人公在汶川地震和拍攝電影過程中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在夢想和現實、愛情與理想衝突之間抉擇,青春怒放,熱血無悔。

在汶川地震災區18天的所見所聞深深震撼了陸濤波,這個在倪萍眼中「斯文秀氣」的80後姑娘居然「任性」到抵押房產、賣掉汽車,以傾盡所有的方式獨立拍攝出兩部記錄汶川地震的電影《愛的延續》《大愛人間》,並因此獲得「五一個工程」獎。陸濤波告訴記者,這部宛如夢想錄的《誰的青春不怒放》就是以文字方式記錄為自己夢想拼搏的激情過程,「我在寫自己也是在審視自己,我希望為自己的青春留一個憑證,每每重新看的時候,我都會堅定一個信念: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珍重你的理想,哪怕它在別人眼裡不名一文。」

當初斯琴高娃也是被陸濤波的執着打動,不顧身體狀況不佳應邀在電影《愛的延續》中出演一位母親,並在拍攝過程中和陸濤波成為好朋友。而作為《誰的青春不怒放》的首批讀者,倪萍坦言:「一開始我沒想到陸濤波那小小的身軀里會迸發出那麼大的勇氣和力量,現在我認定她是一個很有魄力的女人,以後她再"鬧出什麼動靜",我都不會感到奇怪。」[3]

參考資料

  1. 以自然災害為背景 勵志片《大愛人間》江蘇首映 人民網  ,發布時間;2011-07-27 17:57:13
  2. 作家陸濤波新作出版:80後的我們有獨立的生活態度 武漢晚報 ,發布時間;2015年01月22日 12:59
  3. 斯琴高娃倪萍聯袂推薦陸濤波新書「青春怒放」 每日新報,發布時間;2015-02-02 0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