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統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統愛
出生 1932年10月28日
中國廣東省普寧市 

陳統愛,林業經濟學家,1932年10月28日生於廣東省普寧縣(現普寧市)鬥文村的一個普通華僑農家。

1952年,中國進行高校院系調整,急需大量人才,在此背景下,陳統愛尚未高中畢業就被分配到東北農學院(現東北林業大學)森林系就讀於木材採運機械化專業;1955年被調入由蘇聯專家任教的林業經濟研究班,從此他與林業經濟學科結下不解之緣。在2年的學習中,他努力攻讀資本論、林業經濟學和林業企業組織與計劃等課程,他以成績優異的「雙子河森工局經濟活動分析」的論文畢業。於1957年10月調到森林工業研究所經濟研究組工作。這個組於1958年改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直屬的林業經濟研究室。在這期間,他參加「森林更新經濟問題」、「人民公社的林業經濟問題」的調查研究。1960年組建林業經濟研究所時,陳統愛被指定為採運經濟研究組組長,於1961年春天在伊春林區雙子河森工局進行蹲點研究。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經過一年半的努力,他主持的「伐區作業綜合小工隊」成果,於1962年夏天在東北、內蒙古得到廣泛應用,並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1963年他晉升為助理研究員。1964年春,被任命為研究室副主任。同年10月他被抽調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9年到「五·七」幹校,1971年下放江西,研究工作被迫中斷。1974年,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後,形勢有了根本好轉,在一些老領導的幫助下,他被借調到農林部林業局林產工業處主管木片生產。

1978年春,正式調入農林部。當年夏天,隨領導公出黑龍江伊春,由於勞累過度,患了急性腎炎,送回北京治療。1981年,他還處在半休狀態,被調到林業部經濟研究所工作(任負責人)。就在他滿腔熱情為林業經濟研究貢獻才華時,由於長期治療腎病服用激素,他被診斷雙側股骨缺血性壞死,1983年又作了移骨手術,整整躺了2年。1996年春,他卸任不久,被林業部指定擔任全國山區綜合開發專家諮詢組組長,至今仍在為林業建設盡心盡責。

工作履歷

  • 1957~1958年 森工部森林工業研究所經濟組研實員。
  • 1960~1966年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經濟研究所,任研究組組長、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員。
  • 1971~1974年 江西省木材工業研究所。
  • 1974~1977年 農林部林業局林產處分管木片生產。
  • 1978~1980年 國家林業局、林業部總調度室副處長[1]
  • 1981~1982年 林業部林業經濟研究所負責人。
  • 1982~1985年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等。

科學成就

創建國有林區木材生產勞動組織——「伐區作業綜合小工隊」

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種種原因,黑龍江省,這個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的木材產量逐年下降,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從1961年起陳統愛帶領一批科研人員,到黑龍江雙子河森工局開展調研工作,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並徵求各方面的意見,他們在該局的羅圈河林場進行一組試驗:首先選定1名拖拉機手,再從大工段分離出來5~6人,自己採伐,自己集材,自己清理林場,自己裝車,工資則根據伐區條件以混合計件形式付給。經多次試驗,效果很好。在這個林場全面推行之後,效果也很明顯,不到3~4個月,這個新型的勞動組織很快在東北、內蒙古林區推開。當時從林業部領導到森工局的基層職工,都認為這是扭轉木材生產被動局面的突破口。不僅木材產量上去了,而且伐區階段的木材生產成本降低了30%以上,工人收入相應增加,大大調動了職工積極性。經過大量研究,他把這個新型領導組織命名為「伐區作業綜合小工隊」。這種組織形式的特點:一是人少容易心齊;二是綜合作業,可以避免上下工序的脫節和停工;三是混合計件,由於全隊經濟利益一致,因而,從根本上保證了行動上的一致。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論點確實有所創新。並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這一科技成果,得到當時中國科學院學部的肯定,並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獎勵[2]

探索科學經營森林的基層組織——「營林村」

「營林村」是借鑑北歐經驗,並遵照劉少奇譚震林同志的指示而試辦的經營森林的基層組織。1963年,東北、內蒙古林區非生產人員突然增多,為了改變「山上有活沒人干、山下有人沒活干」的局面,林業部決定在天然次生林區試辦「營林村」。「營林村」就是20戶人家,經營3000公頃林子,既搞木材生產,又搞森林更新和副業,以集體經濟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陳統愛主持的課題組1964年在黑龍江省帶嶺林業實驗局組建中國第一個營林村——紅星營林村,經過運行,效果很好。營林村對科學地經營森林,改善職工家屬生產生活條件,安定林區社會秩序,促進林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後林業部又相繼派出工作組在其他林區試辦,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研究工作中斷,但這一研究成果重要的歷史作用和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積極開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林業經濟研究工作

陳統愛認為,作為林業經濟工作者,必須敢於衝破過去的禁區,開拓新的研究領域。陳統愛雖然行政事務繁忙,但仍堅持組織科技人員,開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林業經濟研究工作。林業生產責任制應與農業有所不同。為此,他和同行們對林業所出現的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進行廣泛調查研究,編著了《林業生產經濟責任制》一書。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林業生產經濟責任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過分析其發展過程,歸納了責任制的幾種基本形式和內容,並對如何建立健全林業生產經濟責任制提出了建議[3]

研究林價與木材價格 中國木材價格體系是從蘇聯照搬過來並按計劃經濟體系確定的。其中最大的弊端是不承認林木有價值,它僅作為一種自然資源供無償採伐,在木材價格構成中沒有「原料費」這一項。這是造成中國木材價格背離價值並長期偏低的根本原因。陳統愛支持科技人員開展此項研究,經常寫建議,並親自主持幾次重要的學術討論會,宣傳在中國建立林價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個建議被林業部領導所採納;同時也為80 年代幾次提高木材價格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正因為對林價問題有深入研究,90年代初,當他任林業部財務司長時,進一步提出了實行林價制度的建議,在林業部領導的部署下,並得到財政部的批准,開始在東北、內蒙古林區試行林價制度,取得了可喜成績。

卸任之後繼續奮鬥在山區綜合開發工作崗位上

1996年3月,陳統愛卸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職務,這時他已經63歲,他認為在今世的工作崗位該劃上句號了。然而他又受命于山區綜合開發專家諮詢組組長的重要工作。1996 年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加速中國山區的綜合開發,並成立以林業部為牽頭單位的部際協調小組。協調小組成立專家諮詢組,由各協調單位選派20多名專家組成,陳統愛出任全國山區綜合開發專家諮詢組組長,這又是一個全新的工作崗位。從此之後,他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組織專家組成員,深入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進行調查研究和規劃的評審工作,為協調小組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議。他本人在這兩年中,親自對17個示範縣進行深入調研,共商加速山區綜合開發大計。1998年春,根據專家組的調研情況和他本人的體會,在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辦公室主任會議上,作了題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得到與會者的廣泛興趣與重視[4]

主要論著

1 陳統愛,陳國明等,《伐區作業綜合小工隊》,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63

2 楊福榮,陳統愛,王幼臣.《林業生產經濟責任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

3 陳統愛,黃鶴羽,《科研院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選擇》,林業科技管理,1993

4 陳統愛,《多出成果多出效益把林業科學提高到新水平》,中國林業報,1993-10-26

5 陳統愛,《明確發展目標再創科技輝煌》,林業科技管理,1995

視頻

營林處我愛我的崗位

參考文獻

  1. 我院舉辦林科精神座談會,國家公園管理局 , 2015-7-16
  2. 陳統愛,環球潮人網
  3. 陳統愛的資料,環球潮人網 ,2009-3-15
  4. 著名林業經濟學家陳統愛研究員逝世 享年83歲,中國林業網 , 201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