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雨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陳雨亭別名陳寶廉,廣東廉江縣(今廉江市)橫山鎮曲塘村人。

人物經歷

1921年,美國基督教牧師時樂士受基督教美南浸信會差派到廣東雷州半島會考,在廉江安鋪租了一間鋪作禮拜堂。陳雨亭在廣西北海師範黨校畢業後返回途中,經過該禮拜堂並參加聚會,後成為基督教信徒,並被聘為宣教士。1923年時樂士在海康縣(今雷州市)建基督教福音堂,繼續聘請陳雨亭在雷州福音堂會考。

1924年時樂士回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舊稱,曾為法國殖民地)西營(今霞山區)建福音堂,雷州教會就交由陳雨亭主理。1935年後,陳雨亭在今湛江市麻章區、赤坎區、霞山區等地傳教,抗戰時期返回鄉下。1947年被聘為霞山福音堂傳道人。1949年美籍傳教士撤離湛江,教堂由本地教徒自理,陳雨亭任霞山福音堂負責人。

新中國成立後,湛江市基督教會堅持走三自道路,愛國愛教,辦好教會。陳雨亭曾被選為廣東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一至三屆、廣東省基督教協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並代表基督教界參加政協會議,參政議政。陳雨亭一生愛國愛教,關心社會辦學。新中國成立初期,陳雨亭熱心幫助廉江市一些學校和幼兒園解決課室不足的困難,還自學成醫,與信徒中的醫生一起為群眾義務治病。

牧師

牧師,新教多數宗派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約》[1]中以牧人喻耶穌,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師稱呼主持教務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員。

新教各派認為每個信徒都可憑藉自己的信仰與上帝直接相通,教職人員只是引導教徒走向基督的「引導人」,而非「中介人」。在實行長老制的教會中,牧師由地方會眾選舉產生,與長老共同組成各級大會、堂會或區會,並為該會的主持人。在實行公理制的教會中,牧師為各獨立自主的堂會的教務負責人,由信徒直接民主選聘產生。在實行主教制[2]的教會中,牧師(聖公會譯為「會長」)的職位介於主教與會吏之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