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江禹王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江禹王宮
圖片來自trip

雙江禹王宮位於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正街43號,文物遺址年代為清代,2009年12月15日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潼南縣

潼南區重慶市[1] 下轄的市轄區,位於重慶市的西北角,因處於潼川府以南而得名。

潼南區地處重慶一小時間經濟圈,是重慶定位的中國西部綠色菜都、新型工業基地和生態文化名城,地處西三角成渝經濟區黃金走廊,面積1594平方公里,人口95萬(2009年)。與本市的合川銅梁大足和四川的安岳遂寧蓬溪、武勝鄰接。境內有涪江瓊江兩條主要河流。

歷史沿革

建縣創議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2月,經四川軍政府批准,乃正式建縣。由蓬溪撥出東鄉縣境東南的龍德、寶隆、古溪、仁和、玉溪、米心、三合(金龜)、太平、太和、觀音、桂林11個場鎮、遂寧撥出上安(民國元年2月,東安縣成立,以原蓬溪縣屬東鄉11個場鎮置東北里,原遂寧縣上安里8個場鎮(大佛鎮、雙江鎮、雙龍場、安興場、王家場、泰安鎮、興隆場、梓潼鎮);中安里4個場鎮(復興場、三匯場、五桂場、斑竹場);下安里5個場鎮(崇龕鎮、花岩場、柏梓鎮、塘壩場、 富農場。)。17場為新縣轄地。縣名定為「東安」,取東鄉與上、中、下安里聯合設縣之義。

民國3年(1914年),北京內務部下令稱:「東安縣與直隸、湖南、廣東等省內縣名重複,定名未久,自應酌改。」查縣設於梓潼鎮,歸潼川府轄地,居府南,即定名潼南縣。

目前潼南縣的組成分別由原蓬溪縣遂寧縣合川縣銅梁縣安岳縣五縣的部分地區所組成。

  • 潼南建縣時,轄地由蓬溪縣遂寧縣兩縣分出,今縣境涪江左岸地域舊屬蓬溪,涪江右岸地域舊屬遂寧(不含別口)。
  • 1952年春,原安岳縣白水鄉第八村240戶1025人,耕地1238畝(小地名胡蘆壩、小屋基、黎家灣、楊家灣、易家溝、龍橋溝、劉家灣)劃歸潼南縣清平、崇龕兩鄉。
  • 1954年初,原銅梁縣中和鄉高碑村、久河村河咀地區104戶509人,耕地2109畝劃歸潼南縣青雲鄉。
    • 同年,原合川縣別口鄉全鄉改隸潼南縣,計6個村,1060戶4732人,耕地6227畝。
    • 同年,原合川縣萬壽鄉第六村403戶1666人,耕地1378畝,興隆鄉獅子村63戶276人,耕地796畝,劃歸潼南縣太和鄉。
    • 同年,原蓬溪縣惠民鄉建南、勝利兩村,284戶1185人,耕地1185畝,劃歸潼南縣新華鄉。
    • 同年,原遂寧縣大安鄉二村吳家沱牌坊院子1個村民組20戶103人,耕地340畝,劃歸潼南縣光輝鄉。
  • 1964年,蓬溪縣群利、中和鄉興建水庫與潼南柏果鄉二、三村交換耕地46畝。
  • 1976年2月,原合川縣萬壽公社9大隊中5個生產隊和10大隊中兩個生產隊,計167戶761人,耕地1548畝,劃歸潼南太和公社(今上和鎮14村)。又太和公社羅家壩水庫淹沒合川縣萬壽公社9大隊耕地7.58畝,10大隊耕地2.5畝,由潼南太和公社劃給同量土地補償。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trave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