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零陵早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零陵早春》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

《零陵早春》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

作者生於長安,長於長安;在長安有他的莊園,有他的家,有他的理想;長安是他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地方。然而一場惡運,把他貶在遠離朝廷的"南蠻之地",而且是一個閒置的司馬,並且不得"量移",實際上他是一個"拘囚"。家鄉的一切是那麼美好而遙遠,他要"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這首詩最後一句「殷勤入故園」,「殷勤」一詞,它寫出了作者濃烈的思鄉情,寫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寫出了作者的怨憤,它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中心所在。愛與思,期盼與厚望交織在一起,這種複雜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強烈地一種情感。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零陵早春[1]

作品出處;《柳宗元文集》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柳宗元

創作年代;中唐時期

作品原文

零陵早春

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

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

注釋譯文

⑴零陵:此指永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零陵郡和永陽郡,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同年更名零陵縣(治今永州市零陵區),隸湘州。從此,永州、零陵一地兩名。此處零陵指永州府治零陵縣。

⑵秦原:秦地原野,這裡是指長安城周圍,即長安。春秋戰國時屬秦國領地。

⑶憑寄:托寄,託付。

⑷殷勤:懇切;深厚。

譯文

請問春天從這去,何時才進長安門。[2]

託付給你還鄉夢,懇請帶我回家園。

作品鑑賞

永州地處江南,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春天的到來,自然要比長安早,"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榮"。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地季節,帶給人們的是勃勃的活力,盎然的生機。作者寫早春,用早春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希望,對未來的希望。然而"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春天是美好的,可惜作者被貶在永州,有家也回不成,是"軟禁"在這裡,是一個"不自由"之身,因此,他借春風來寄付自己的思鄉情,借春風來把希望帶回故鄉,懇切希望春風把自己帶回故鄉。然而這只是一個"夢",是一場"春夢"啊。再美好的春夢,也會破滅的。作者寫"思鄉"是寫在早春里,這是這首詩構思最新穎之處。這種思鄉之情,不是在夜深人靜,是由寂寞引起,也不是在"佳節"因孤獨湧現的思念,他是在大地復甦,春意濃濃,熱鬧忙碌的早春中"思鄉",這種思鄉之情就更濃更深了。

這首詩最後一句"殷勤入故園","殷勤"一詞,它寫出了作者濃烈的思鄉情,寫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寫出了作者的怨憤,它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中心所在。愛與思,期盼與厚望交織在一起,這種複雜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強烈地一種情感。作者的這首五絕詩情味蘊藉,構思新穎,目景入情,筆隨意到,語言通俗明白,主題單純,但是表達的情是複雜的,在濃濃的思鄉情中,也表達了作者不可釋懷的心態,愛怨交織的複雜感情,有着濃烈的詩趣,堪稱以少勝多的傑作。所以讀者欣賞這首詩時,一定理解把握這種複雜的感情,理解早春中的思鄉是別有一番情意。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作者介紹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3]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並反對天符、天命、天道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砷」。柳宗元還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視頻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二)

參考資料

  1. 《零陵早春》 古詩文網
  2. 《零陵早春》 古詩文網
  3. 柳宗元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