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苧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苧麻
圖片來自蘭陽博物館


青苧麻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青苧麻

英文名稱: Green Ramie

中文名: 青苧麻

別名: 山苧麻、山地麻根、野苧麻、白山麻

科名: 蕁麻科 苧麻屬

學名: Boehmeria frutescens Thunberg

原產地: 泛布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韓國、日本、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

分布: 台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之山谷坡地、溪旁、河岸兩旁開闊地自生。

青苧麻-綠色的花苞
圖片來自痞客邦

莖: 多年生草本灌木,高 1~2 公尺,莖直立;初期常由基部分枝、開花期則復由分枝側生小枝;枝表面灰綠色,表面密被柔毛,幼枝灰白色,具縱淺溝紋。

葉: 葉互生,具托葉,托葉基部合生,披針形,早落,裂片尖形,1.2公分長;有柄,長 3~6 公分;葉形及大小多變,厚質,廣卵形,長 6~12 公分,寬 4~8 公分,基部圓形,粗銳鋸齒緣,上表面綠色,具鱗痂,下表面灰白色,密生白色絨毛,脈上具纖毛,主脈三條。

花: 花單性,雌雄同株異花或異株,聚繖花序,腋生,常下垂,長 2~3.5 公分;小花數簇生成球形,排成圓錐花序,黃綠色,花被片 4 片,花柱 1 枚;雄花花序多生於雌花序下方,黃白色,花被 4 片,雄蕊 4 枚,具退化雌蕊;雌花簇生成球形,淡綠色。花期 5~7 月。

果實: 瘦果扁圓形,被毛。


‧用途:

1.食用:嫩芽、葉可當蔬菜食用。

2.纖維製衣物用:苧麻莖皮纖維世上好的製衣原料。

3.葉可代桑葉養蠶。

4.蝴蝶幼蟲食草:葉是紅蛺蝶、姬紅蛺蝶、細蝶、黃三線蝶幼蟲的食草。

5.藥用:性味:根:甘、寒。效用:根:消炎,解熱。治肝炎。[1]


特徵

1.多年生草本狀灌木,植株向上直立生長。

2.葉互生,此屬其他物種為對生。

3.葉片長6~12公分,寬4~8公分,卵形,邊緣為鋸齒狀,葉背密布白色絨毛,觸感粗糙,有三條主脈。

4.花期為5~7月,單性花。雌花為淡綠色花瓣,雄花則是黃白色,兩者皆為四枚花瓣。小花數簇生成球形,排成圓錐花序。

5.果實為扁圓形瘦果,被毛。[2]


關於青苧麻

沒有香豔的花朵,亦無甜美的鮮果,以樸實無華的外表,融入綠意盎然的山林小徑之中,卻是古早人展現生活智慧的巧妙素材。

青苧麻
圖片來自蘭陽博物館

這種植物是用於草仔粿的材料,是童年回憶的一部份,但並不曉得它的名字。有了關鍵字「草仔粿」,便可將搜尋範圍縮小,逐一檢視可能的物種後,便得知其芳名為「青苧麻」。

對於許多過去的民眾來說,青苧麻是一種唾手可得的天然資源,它的生命力強勁,廣泛分布於淺山地區及平野,且採集便利。將其葉片搗碎後的汁液,可添加於料理中,增添獨特風味,嫩葉亦可直接食用;堅韌的植物纖維,則可用做紡織,基底色淺,更利於之後的染色加工,在工業紡織興起前,是一種常見的纖維來源。此外,養蠶者若是無法取得桑葉的時候,青苧麻的嫩葉可作為暫時的替代品。中草藥的應用方面,青苧麻的根部有消炎、解熱之功效,並可作為外傷敷料。由此可知,青苧麻的應用層面廣泛,是一種貼近人類生活的植物。

事實上,青苧麻(Boehmeria frutescens)其實是苧麻(Boehmeria nivea )在野外的變種,兩者在外型上極為相似,可由葉背的絨毛密集程度作區分。苧麻引進台灣的確切時間現已不可考,但清朝康熙年間(1685年)寫成的《台灣府志》已有載錄:「土民所種,可織暑布」,可見原住民栽植的歷史悠久,且已被視為經濟作物。苧麻的紡織工藝並非台灣所獨創,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苧麻紡織早已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目前,中國已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亦將其納入「韓國無形文化資產」之內,並於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面,每年舉辦韓山苧麻文化節。


苧麻製成的紡織線
圖片來自環境資訊中心館

雖然(青)苧麻的織品具有容易染色、透氣清涼的特性,又可以作為食材。仍不敵石化工業所生產的人造纖維,以及文化流失所造成之衝擊,昔日榮光已不復見。目前僅用作原住民族於儀式衣物的織造,平日難得一「件」。現代化生活也使得傳統糕點的製作受到影響,製作過程繁複、食用的人數不如以往、選用更容易取得的材料,甚至是徒具形式的製作方法(食用色素),都會使這種天然素材淡出人類的生活文化。如何避免傳統文化的消失,或許是我們這幾代人必須正視的問題。[3]

  • 草仔粿

草仔粿墨綠的外皮,來自於植物打碎後的汁液,可使用的植物除了青苧麻以外,最常見的素材為鼠麴草及艾草。另外,還能利用大葉田香草、桑葉、香蘭葉、雞屎藤等植物,各有其獨特之風味。內餡則有甜、鹹之分,常見的口味是碎肉佐蘿蔔絲,以及甜豆沙餡。過去是祭祖必備之供品,現在則是市場內常見的零食小點。


草仔粿
圖片來自環境資訊中心館


知識與知性

1.青苧麻為苧麻的變種,與苧麻極為相似,僅葉背之顏色與被毛有所差別,為苧麻之野生種,可用為苧麻之代用品及其品種改良之原始材料。

2.青苧麻為直立或攀緣灌木直立灌木,莖與葉柄密被短伏毛。青苧麻有著兩種顏色的葉子,邊緣鋸齒狀,一面綠色,一面白色有點茸毛。會開淡綠色花,感覺像一串串的風鈴。

3.青苧麻的嫩莖、嫩葉煮熟以後可以食用,為原住民作為糕餅、粿食的基礎材料。也是細蝶、黃三線蝶、紅蛺蝶的食草植物。

4.青苧麻纖維細而有光澤強韌能耐水濕,染色容易,因此可代替苧麻作為紡織、製網、製繩及其他加工原料,且可與羊毛、綿、蠶絲、亞麻、人造纖維等混織。

5.苧麻葉、根可供食用,具有清熱涼血、止血、解毒、散瘀、利尿、通經、止渴等功效。

6.在栽培繁殖上,苧麻生長速度快,但其生育期間需要高溫,溫度越高收穫次數可增加,年雨量以1000公厘以上最佳。喜好肥沃、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土壤需具保水能力。[4]


視頻

2023/02/18 花蓮低地生態之旅-咬人狗&稜果榕辨識、青苧麻

山里部落苧麻節 老中青傳承傳統編織

如何分辨薴蔴與青薴蔴 二者功能不一樣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青苧麻,青苧麻
  2. 青苧麻,自然谷
  3. 青苧麻,環境資訊中心
  4. 青苧麻,亞泥生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