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洲獵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非洲獵龍是一種大而靈巧的獸腳類肉食性恐龍非洲獵龍具有5厘米長的銳利牙齒,及手上的三隻帶鈎的鋒利爪子。非洲獵龍(afrovenator)是和鯊齒龍一起發現的,體長8至9米,體重2.1噸。非洲獵龍是一種大而靈巧的獸腳類肉食恐龍,具有5厘米長的牙齒和帶鈎的鋒利爪子。1994年,保羅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這種恐龍。它們的一些牙印還留在了未成年恐龍的肋骨上。

非洲獵龍生活於白堊紀的北非。它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滿口銳利牙齒,前肢上有三隻爪。從已知的骨骼可見,非洲獵龍由鼻端至尾巴約為9米長非洲獵龍的化石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缺少了下頜骨)、部分脊骨前肢、接近完整的盆骨及完整的後腳。這些骨骼被存放在芝加哥大學,它們的一些牙印還留在了同類未成年恐龍的肋骨上 。 非洲獵龍是一種雙足獵食動物,里長滿了尖尖的牙齒,每隻手上有三個爪。這種恐龍從鼻子到尾尖長約9米。人們找到了非洲獵龍比較完整的化石,裡面有大部分的頭顱骨,部分的脊柱、手和前肢以及幾乎完整的盆骨和完整的後肢。

形態特徵

它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有5厘米長的銳利牙齒,及手上的三隻爪。從已知的一個骨骼,可知非洲獵龍由鼻端至尾巴約為8米長。 骨架長度大約為7.6米,活體8米長,體重估測2100kg左右。9米是衛星體長,要麼就是最大個體期望值。唯一一個個體算平均(8米2100KG)的話(最大9米2800KG),比多里亞獵龍略小,但大於美扭椎龍和樂山龍。

分布範圍

非洲獵龍(學名Afrovenator)是獸腳亞目斑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非洲北部。非洲獵龍屬的名字是由拉丁文的「afro-」(意即「從非洲」)及「venator」(意即「獵人」)而來。只有一個種,名為非洲獵龍(A. abakensis)。這個名稱意指其捕獵動物的本質,及發現它化石的地方:尼日地區的圖瓦雷克語而來。在199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連同其他學者將這些化石描述、命名。

名稱由來

恐龍,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1]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2]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3]。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視頻

非洲獵龍 相關視頻

竊蛋龍以智取勝,擺脫了非洲獵龍的追趕,還偷到了一顆蛋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