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非編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非編碼區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非編碼區(Non-coding region)是不能夠轉錄為相應信使RNA,不能指導蛋白質合成(也就是不能編碼蛋白質)的區段。非編碼區位於編碼區前後,同屬於一個基因,控制基因的表達和強弱。

啟動子位於非編碼區。

基因是由成千上萬個核苷酸對組成。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為不同區段。在基因表達的過程中,不同區段所起的作用不同。能夠轉錄為相應信使RNA,進而指導蛋白質合成(也就是能編碼蛋白質)的區段叫做編碼區。不能編碼蛋白質的區段叫做非編碼區。非編碼區位於編碼區前後,同屬於一個基因,控制基因的表達和強弱 。

作用

非編碼區雖然不能編碼蛋白質,但對於遺傳信息表達是不可缺少的。在它上面有調控遺傳信息表達的核苷酸序列,是有遺傳效應的。比如RNA聚合酶結合位點。

非編碼區對目的基因是不可缺少的。非編碼區上有與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具有調控作用。

基因非編碼區的鹼基的插入、缺失和替代也屬於基因突變事件,儘管大多數的研究是局限在編碼區突變。

啟動子位於非編碼區。

因為迴文序列的特殊排列,其大多都位於非編碼區。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