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城鎮

中文名 :香城鎮

所屬政區:山東鄒城

香城鎮隸屬於山東省鄒城市,位於山東省中南部,京滬高鐵京台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76.06平方公里,轄10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71424人(2011年)。

香城鎮地處鄒東低山丘陵區,山地、丘陵、平原窪地約各占三分之一,共有大小山頭20餘座,分屬嶧山和連青山兩個山系。境內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棉花大豆等作物,建有雙孢菇、花生、長紅棗、香瓜、櫻桃、有機蔬菜大型生產基地;規劃建設城鎮公共核心、食品(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循環農業產業園區和生態旅遊產業帶"一核兩區一帶",青島保稅港區濟寧(鄒城)功能區位於鎮域西部。2013年位列2013年度全國鄉鎮(街道)綜合實力百強榜第98位。

春秋戰國時期香城屬邾國(鄒國),秦代起屬騶縣(後改鄒城),1983年成立香城鎮和王村鄉,2000年王村鄉併入香城鎮。境內有五寶庵山、莫亭水庫、狼舞山、大河自然生態園等景區,舉辦有紅棗節、採摘季、清涼季等活動。[1]

位置境域

香城鎮位於鄒城市區東南20公里處,西連嶧山鎮、看莊鎮,北靠大束鎮、張莊鎮,東接張莊鎮,南與滕州市界河鎮、龍陽鎮、東郭鎮為鄰。鎮境最東端為崔家口村東蓮子山與張莊鎮和滕州市交界處,最西端為西韓桃園村與嶧山鎮交界處,最南端為時溝村南與滕州市交界處,最北端為五寶庵山與張莊鎮交界處,鎮境介於東經117°03′45″-117°15′00″,北緯29°55′00″-29°58′20″之間,東西最大距離18.9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6.1公里,總面積176.0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香城鎮地處鄒東低山丘陵區,地勢東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四周高、中間低,山地、丘陵平原窪地約各占三分之一。境內共有大小山頭100餘座,基本上都在轄區邊緣,中間地帶如同小盆地。全境最高點為蓮子山,海拔635.4米;最低點為戴村村北河岸,海拔116米。

氣候

香城鎮屬暖溫帶過渡型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熱同步。年平均降水量777.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580小時,年平均氣溫14.1℃,無霜期205天。

水文

香城鎮絕大部分區域屬東大河水系,西北一角屬白馬河水系。境內有東大河、滑將河、二道河、大黃河、大黃東河、龍水河、洪洋河、圍山河、亂柳行河、相河等13條河流,其中東大河、滑將河、大黃河為貫穿南北的三大河流;均為季節性間歇河,冬、秋、夏有水,一般春季乾涸。 東大河又名王村河、北沙河,發源於張莊鎮東王莊村東南,自黃山懷村西入境,流經大北王、孫王、田石灘,至前相莊村南出境,注入馬河水庫。滑將河又名香城河,為東大河主要支流,發源於五寶庵山南麓劉莊一帶,上游建有莫亭水庫,自北向南流經香城鎮西部,下游至顧嶺村東南出境,注入滕州市馬河水庫,全長22.5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 二道河發源於西劉、前劉村北的黃山、五寶庵山等地,冬春季節無雨,夏季雨水被莫亭水庫庫存,水庫下游水量較少;途經大莫亭村西往南,在香城村西與滑將河匯合,全長2167米。大黃河發源於大河村東南大頂山,流經官莊村西,向南流至後郭村北與滑將河、二道河融匯,全長4675米。此外還有幾條小支流,均為季節河,汛期有水,冬春乾涸,源短流急,含沙量大。

土壤

香城鎮域內土壤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褐壤土(俗稱粗砂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中上部的嶺坡和崚崗上,土層薄,一般只有25厘米左右,水土易流失;二是淋溶褐土,主要分布於近山階地及傾斜平地;三是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兩岸,土層較厚,一般有60厘米至100厘米,為境內高產土壤;四是潮褐土,主要分布在山腳下的窪地,易旱易澇,是一種低產土壤。

視頻

[拍客]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狼來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