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革裹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革裹屍
mǎ gé guǒ shī

近義詞 :馬革盛屍 赴湯蹈火 粉身碎骨

反義詞 :臨陣逃脫 臨陣脫逃

出 處 :《後漢書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馬革裹屍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mǎ gé guǒ shī,指用馬的皮革把屍體包起來。多指軍人戰死於沙場,形容為國作戰,決心為國捐軀的意志。出自《後漢書·馬援傳》。

原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囂甚敬重之,以援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建武四年冬,囂使援奉書洛陽,帝甚壯之。十一年夏,璽書拜援隴西太守。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賓客故人,日滿其門。

二十年秋,振旅還京師。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於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封數百戶;今我微勞,猥饗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1]

譯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十二歲時喪父,年輕時就胸懷大志,各位哥哥對此很是稱奇。(馬援)曾經對賓客說:「男子漢立志,處境愈困窘,意志愈更堅定;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加豪壯。」光武帝劉秀即位,馬援仍然留在西川,隗囂非常敬重他,任用馬援為綏德將軍,參與籌劃大計。建武四年冬天,隗囂讓馬援送書信到洛陽。光武帝非常欣賞他的勇氣。九年,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十一年夏季,任用馬援為隴西太守。馬援致力於廣施恩惠和樹立威信,對待下屬寬容,任用下級官吏時,讓他們有職有權,自己只處理大事、要事罷了。客人和舊友,每天都擠滿了他的家。

建武二十年秋季,馬援整頓軍隊回到京師。快要到洛陽的時候,舊友大都前去迎接和慰勞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計謀聞名,也在迎賀馬援的客人中。馬援對他說:「我是希望您來進良言的。現在您也這樣恭維我,不是混同一般人了嗎?過去伏波將軍路博德開闢了七郡(實為九郡)疆土,才分封了幾百戶;如今我只有這麼一點微薄的功勞,卻辱沒他人,受封大縣,功薄而賞厚,怎麼能長久呢?先生(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救助)我(一把)呢?」孟冀說:「這是我想都沒有想到的問題。」馬援說:「當今匈奴、烏桓還在騷擾北方邊境,我打算自己請求率領軍隊攻打他們。男兒若死應當死在邊野,用馬革裹屍,送回來安葬了事,怎麼能躺在床上,在兒女手中消磨時光呢?」孟冀說:「人們真要想成為一個有抱負、有操守、建功立業的男子,就應當像你講的這樣呵!」

典故

東漢建立之初有名將馬援,英勇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他又率兵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漢光武帝封為伏波將軍。

過了幾年,馬援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不料馬援聽了,皺着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麼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誇獎的話呢?」

孟翼聽了很尷尬,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麼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於功,我怎麼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繼續說下去道:「如今,匈奴和烏桓還 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提出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屍,而只用馬的皮革裹着屍體回來埋葬,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孟翼聽了,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真誠他說道:" 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馬援不說空話,在洛陽僅呆了一個多月,匈奴和烏桓又發起侵襲,他主動請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戰。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數民族首領相單程率眾發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征討,結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人率軍前往。光武帝考慮馬援年紀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馬援見沒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說: 我還能披甲騎馬,請皇上讓我帶兵去吧。 說罷,當場向光武帝表演了騎術。光武帝見他精神矍鑠,矯健的動作不減當年,便批准了他的請求。 於是,六十二歲的馬援又領兵遠征武陵、五溪蠻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馬援受阻於壺頭山(今湖南沅陵縣城壺頭山),水急,船難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軍中,應了他當年馬革裹屍的誓言。

視頻

馬革裹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