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鶴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鶴拳南拳一種。原稱「白鶴拳」,清康熙(1662-1723)年間,福建(現霞浦縣)方七娘創,原籍浙江麗水人。

南拳是明代以來在南方流行的一大類拳種的總稱。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在長江以南地區流傳,所以稱作「南拳」。

簡介

多流傳干永春、福州、福清、長樂、莆田、連江,寧德一帶,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和東南亞。正宗的白鶴拳,相傳由永春方氏七娘所創,到今天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並且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痹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1]。宗、鳴、飛、食四種鶴拳既然同出一源,在福建南安又有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它們在技法和訓練要求方面就必然有許多共同點。比如都講三戰為基本;都講氣沉丹田,練丹田功,以氣補勁。技擊時都要求內外合一,藉助明暗二勁。在身法上都要求頭頂、項穩、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襠吊肚。手法都要求五行變化,講相生相剋。步法都要求穩固,五點金落地,落地生根,等等。但是,它們作為不同的拳種,一又各有其特點和獨到之處:宗鶴注重用「宗勁」,剛柔相濟;鳴鶴以聲催力,激烈勇猛;飛鶴舒展大方,動作形象;食鶴輕巧快捷,靈活多變。 宗、鳴、飛、食四種鶴拳,因各自特點的不同,對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也都有一些各不相同的要求。下面我們就分別介紹這四種鶴拳。

特點

宗鶴拳的最大特點是「宗」。「宗」是方言,難以用確切的文字來表達,只能說個大概。我們知道,狗從水裡爬上岸時,身上總是發出一種彈抖之勁,把身上的水在片刻之間彈掉、科淨。的這個動作叫「狗親身」,這種彈抖之勁就叫「宗勁」。所以我們說,「宗」有「彈、抖、撞」的含義。 宗鶴拳在訓練中就是要求每個運動員練兩臂彈料之勁,控抖之功,-一以及兩腿縮繃之勁,要求做到:「兩手如竹繩,兩腳如車輪,進如猛出林,退如老貓伺鼠。」身法上則要求做到:「龜背鶴身,蝦退狗宗身。」 宗鶴拳在技擊上的特點是:見力生力,見力化力,見力得力,見力棄力;注意不注氣,注氣不注力。手上講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變化(注),善用「斷手」、「挪手」、「沖手」、「摔手」。腿上常用「返腿」、「踩腿」、「掃腿」,講漸打漸進,漸打漸退,講閃躲帶打。宗鶴拳套路,共有一百零八個動作,分三戰、四門。三點(方向打三點)、五梅花(套路、路線成梅花形)、鶴翅、五步等。其中主要是練三戰。拳諺說:「要想宗鶴好,三戰裡面找。」故三戰是宗鶴之本,宗鶴的奧妙大都在三戰中。宗鶴拳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着吞、吐、浮、沉的氣功運動。它的呼吸方法是從胸式呼吸引向腹式呼吸。由於訓練時多以套路形式出現,就更加突出吞、吐、浮、沉,剛柔相濟的特點,構成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從外形和內在的精、氣、神的講究來說,都有它獨到之處。

特色

宗鶴拳用氣,氣沉丹田,注氣不注力,注意更注氣。而這「氣」,按中醫理論是指人體內能夠運行變化的精微物質,有一定的運行路線。武術家認為,這種氣的運行是可以鍛煉的。練氣這種功,就是氣功,或叫內功。宗鶴拳就是要練這種氣。

宗鶴拳所練的內功是一種丹田功。丹田可分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宗鶴着重練下丹田,即正中小腹的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的地方。練時應氣沉丹田,有節奏地呼吸,呼吸應當做到綿、細、深、勻、細、柔、有力;且意守丹田。就這樣使丹田這個位置時松時緊,有節奏地進行腹式呼吸。不斷地進行這樣的鍛煉,日久會使你每當訓練開始不久,就會感到腹內有一股暖氣血在流動,全身會慢慢感到發熱。這就是氣血在人體內舒暢地循環流動,它循着經絡,由丹日下行至足心(湧泉穴),然後上行經過背、頸,直到頭頂(百會穴再下行經顏喬至丹田,成為橢圓形的周流形式。這種氣血運行的速度很快,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在練丹田功時,腹部應當感到充實,並富有彈性,這樣日久會使體膚變得極其堅韌,經得住相當分量的拳腳衝擊。

很多武術家在表演內功時,腹內經得起各種東西的衝擊,其原因也就在這裡。在技擊武術中,氣能助力和勁。在發勁時,氣還有助於穩定自己的重心,增強兩足之間的力量,使之做到兩足落地生根,穩固下盤,加大爆發力。故氣不能集中于丹田後即呼出,而是集中在丹田。後由丹田貫串於足跟底,以氣助力,再發於身體任何要出擊的部位。這就是老一輩武術家們所說的「勁到腳底,渾身是勁」的道理。

練宗鶴拳還必須注意氣貫丹田,出手出氣,氣行一貫,練時手對腳,也就是天對地,手——腳——氣相連。 宗鶴拳所要求的是宗勁,而不是宗力。故動手就要有摸抖之勁,力由足起,勁由腰發,由腰部帶動全身發出一種彈抖之勁。宗鶴拳有明、暗勁之別,來源於明、暗氣,明見於外形,暗潛於內在。兩者的關係是氣通過運行,調動了人體的內在功能,使各部器官發揮較大的機能,見於外形。這也是鶴拳的共性[2]

丹田功的訓練還能起到祛病延年、強身保健的作用。由于丹田功練的是瓜式呼吸,腹式呼吸深而長,它能使腹肌腰肌、隔肌等機能都得到增強。根據現代的研究,腹式呼吸還可促進內臟運動,消除臟器鬱血,促進新陳代謝和胃液。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改善營養的吸收。同時,腹式呼吸還能促進靜脈血回流到心臟,改善淋巴液的循環,同時,刺激神經系統,不斷改善內臟器官的功能。據臨床觀察,腹式呼吸可治療呼吸、心血管系統、潰瘍病、胃下垂、」腸功能紊亂等多種疾病,長期練此功,可使人精神旺盛,面色紅潤,體格健壯。宗鶴拳訓練時只要能做好腹式強縮運動,做到呼吸深長有力、均勻沉細,注意力集中並意守丹田,就會很自然地把氣血由丹四周流全身。練功時氣由丹田發,以氣催力,勁達兩足,使之落地如生根。同時還必須注意身體各部器官密切配合,才能使勁再達到全身各個部位。如果在訓練時氣吸進並集中于丹田後即直接呼出,身體各部沒有進行任何配合,那就會影響練的效果或出現副作用,如動作笨重,不協調;練內功則會出現頭昏腦脹,身病體贏等。而且,不拘內外功,都會出現眼起紅絲,氣色黯敗,筋骨不舒,神色不寧的現象。

視頻

鶴拳 相關視頻

[武林人物]鶴拳的不同門派
南拳「宗鶴拳」兇猛霸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