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埕埔壽山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埕埔壽山宮

圖片來微廟網

鹽埕埔壽山宮是位於台灣高雄市鹽埕區王爺廟,主祀池府千歲,為鹽埕埔的重要廟宇。該廟宇祭典日期是每年農曆之六月十八。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弟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後,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舊時王爺的「三年一醮」祭祀是非常豐富隆重,有瘟疫時亦要請王爺來鎮壓。福建並有「王船」的習俗,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後人多有直接建廟,使其留下以保護民眾。據說南鯤鯓廟的王爺,便是這樣飄來的。此廟與鹽埕三山國王廟前金萬興宮間有輪祀太陽公之習俗。[1]


歷史沿革

壽山宮建於1955年,所供奉的池府千歲為鹽埕埔居民信奉的重要神祇。1760年,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至台灣開墾土地,自中國大陸將神像迎請到臺灣,鹽埕區作為建築生態博物館之析評,。過去因信眾無力建廟,所以將神像寄祀於鹽埕莊的鹽埕三山國王廟,於每年農曆七月普渡時迎回鹽埕埔祭祀,後來又改為安奉在富商胡知頭家中。二次大戰後,在當地仕紳林階得、蔡瑞慶、蔡胡等人出資之下建成此廟,完工後遂將池府千歲迎入廟中供奉。

輪祀太陽公

此廟與高雄市鹽埕三山國王廟前金萬興宮間有輪祀太陽公之習俗。相傳舊時中國移民渡海而來、定居愛河兩岸,西岸居民以曬賣鹽維生,該地遂稱鹽埕;東岸居民則以曬賣沙維生,該地遂稱「沙仔地」(位於今前金區內)。一日海邊飄來一棵巨大神木,兩岸居民討論後決定將神木雕為太陽公神像,由兩岸之信仰中心萬興宮及三山國王廟輪流奉祀,後來三山國王廟之池府千歲分出另建壽山宮,遂改為三廟輪奉,最初各奉祀四個月,後來改為以三廟尊神(清水祖師李府千歲、池府千歲)之神誕劃分輪祀日期。此信仰亦被認為是明鄭遺民紀念崇禎皇帝之行為,初期取「慈祥愛民」之意尊稱為「太爺公」,後口誤成為太陽公。

參考文獻

  1. 鹽埕埔壽山宮,隨意窩,2010-09-17